阿根廷为什么要与中国联合生产枭龙战机?

2013年06月27日14:11  新闻专栏  作者:裴申  

  2013年6月23日,国际知名军事刊物《简氏防务周刊》刊登文章称,巴黎航展期间,阿根廷飞机制造厂FAdeA(Fabrica Argentina deAviones)与中国官员举行了多次接触,讨论与中国成飞联合生产FC-1'枭龙'战斗机的潜在可能。目前讨论正在进行中,未有明确的生产时间表。阿根廷飞机制造厂官员表示,技术转移成为谈判的焦点。无论讨论结果如何,都可视为在拉丁美洲生产现代化中国战斗机的努力。阿根廷飞机制造厂官员还表示,联合生产的FC-1战斗机将命名为“箭III”。

  众所周知,阿根廷在上世纪80年代与英国爆发的马岛战争中一败涂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国防工业受制于人,导致战争开始不久。就因为西方国家的武器禁运使其大量武器作战平台难以发挥效用,以阿军的“飞鱼”反舰导弹为例。阿根廷购进的“飞鱼”导弹不可谓不先进,但由于供应该导弹的法国突然宣布对阿根廷实施武器禁运,致使阿军打完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后便“无米下锅”。惨痛的事实表明,要在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战争中不受制于人,就必须走自主之路。尖端技术、核心技术不可能靠引进得到,更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这是阿根廷在这场战争中得到的深刻教训。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阿根廷引进“枭龙”战斗机生产线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决定,这也符合阿根廷发展本国国防工业的长远利益。

  在上世纪胡安·庇隆执政时代,阿根廷自行研制的“箭II”战斗机是拉丁美洲首种自行研发的后掠翼战斗机。阿根廷的航空工业虽然曾经拥有过相对辉煌的过去,但目前其航空工业的水平并不高,整个科研能力和生产水平处在起步阶段,“枭龙”战斗机是一种立足于“够用好用”原则的三代战斗机,相对而言,这种战斗机的技术要求较低,价格适中,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拥有良好的适应性,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头。阿根廷选择枭龙战斗机显然是符合自身技术能力的明智之选。

  目前,阿根廷空军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与周边的智利和巴西相比,战机的作战能力低下,数量稀少,保障能力和实际作战能力几乎“不值一提”,基本上是一个“有空无防”的国家。其武器装备自马岛战争之后就面临着西方国家的长期“软性禁运”,再加上经济不振和资金缺乏,其战斗机机队长期没有更新换代,现有的战斗机仅有法制“幻影III”和美制A-4“天鹰”战机,这些飞机早已经过时。长期以来,阿根廷和周边国家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领土纠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和英国还有极深的历史积怨,无论从现实角度还是长远战略,阿根廷空军都急需一种战斗机来改善其空中作战力量“青黄不接”的现状。而面对在马岛上部署的英国“台风”新锐战机,阿根廷人疼在心里,却也无能为力。如果能够引进“枭龙”战斗机,至少在短时间内能让阿空军的整体面貌得到改善。

  面对英军的台风战机,枭龙战斗机虽然从整体实力上要逊色不少,但与过去无法应战的尴尬状态相比,已经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果可以结合中国生产的早期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等作战系统,和“台风”斗法也不是什么痴心妄想。另外,枭龙战斗机作为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具备强大的反舰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其配备的C-802A反舰导弹和CM-802AKG、CM-400AKG防区外攻击导弹足以让马岛上英军“睡不着吃不香”。


  2007年5月,中国国防部长访问阿根廷时,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备忘录,中国不仅向阿根延提供了军用卡车和Z-11军用直升机,还在南极开发和军官训练等事宜展开合作。所以说中国和阿根廷的军事合作是有基础的,如果在合同中能够包括中方的低息贷款,那么阿根廷在财政上可能更加能够接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