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日本和美国这两个新兴海上强国的崛起,一时间,新一轮海军竞赛风云乍起。而对于如何远渡广袤的太平洋与日本作战,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前身,美国陆海军联合委员会(Joint Army and Navy Board)制定了著名的“橙色计划(War plan Orange)”。这个计划从蓝本开始,基本上被研究、修正了近40年!虽然整个对日计划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有所变化,但是“橙色计划”的直接研究成果,在日后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中,被广泛用于切断日本本土与其他区域的经济往来等形式。
一个国家平时制定战略设立假想敌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这个是秘密,让对方知道了难免会引起国际争端。所以在二十世纪初,美国对于潜在敌国、盟国、地区、目标等分别用颜色区分。名曰:“彩色计划(Color-coded war plans)”。这种做法在1904年便出现了雏形,而后代表国家的一些色彩也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变动。根据这种计划,会出现比如“柠檬黄”被“橄榄绿”攻击了,如何去支援“柠檬黄”、要和“黑色”对抗,如何和“红色”结盟等密语,足可以让一些不知内情的人不知所云。
仅次于橙色计划的,则当推针对在南部与美利坚合众国接壤的另外一个合众国:墨西哥了。由于从1910年开始,墨西哥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内乱,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计划在1912年开始考虑派遣远征军进行干涉,而有关墨西哥的作战计划便以“绿色(Green)计划”的名义进行研究。根据这个计划的一部分,1916年美国曾经派遣以潘兴将军为司令官的部队,而且海军舰艇也炮击过维拉克鲁斯港,并由此引起了墨西哥总统韦尔塔的辞职,整个“绿色计划”直到1946年才完全取消。
既然南部边境用了绿色,北部自然要反一反。而根据1974年解密的文献,美国还曾经研究过对英国和加拿大进行战争的“红色(Red)”计划,虽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这种对英战争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但是美国还是到1930年代为止对于这个计划本身进行过持续的研究。对于这个计划中,英联邦诸国都是被各种红色系的色彩来代表。比如单独针对加拿大的战争计划被称为“深红(Crimson)计划”,其他比如印度被称为宝石红(Ruby)、澳大利亚为猩红(Scarlet)、新西兰为石榴红(Garnet)等。而红色计划中,表示爱尔兰的则是翠绿(Emerald)色。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还制定过所谓“红橙计划”,那就是一旦同时与英国和日本同时开战,美国将如何对处,事实上根据研究,美国认为这种情况下国力将有所不济,因此只能将作战重点放于大西洋一面。
除此以外比较重要的则是针对德国的“黑色(Black)计划”,这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为了防止一旦法国被德国击败,德国可能会利用加勒比海的法国殖民地作为跳板来攻击美国东海岸,制定了与德国为假想敌的作战计划。
到了1930年代末,随着与轴心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彰显,因此这些针对单个国家彩色计划基本上都被停止,换之以面向两大洋,针对多国组成的轴心国而演化而成的一系列“彩虹(Rainbow)计划”。当然,也有例外,也就是在1941美国出兵冰岛,这个行动就是当年所谓的“靛蓝(Indigo)计划”,即丹麦一旦落入非友好国家之手后而对冰岛实施占领的行动。
而在这些颜色表示中,美国总是自己用蓝色(Blue)表示,而为了对付一旦战争爆发在国内的某些不安定势力,还使用了白色(White)来代表之。根据这个计划,当时处于军阀混战状态的中国也有政府势力和反叛势力的不同颜色表示,其中政府方为黄色(Yellow),反叛方是紫罗兰(Violet)。
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也有相应的颜色来表示,比如棕色(Brown)为荷属东印度或者菲律宾,柚色(Citron)为巴西,金色(Gold)为法国,灰色(Grey)为亚速尔群岛或者加勒比海地区,柠檬黄(Lemon)为葡萄牙,橄榄绿(Olive)为西班牙,银色(Silver)代表意大利,茶色(Tan)则表示古巴。在不同时期,有些颜色会有变化,比如紫色(Purple)时而代表俄国,时而还代表中美洲诸国。不过至于为什么使用这样的颜色,理由也没有被说明,当然可以从一些国家的特别关联上推断出一些来。比如英联邦各国的各种红色,来源于当时地图上习惯于将大英帝国的领土标为红色之故;亚速尔群岛的灰色,来源于叙述哥伦布的那首“他的背后横亘着灰色的亚速尔群岛”之诗句;而中国的黄色,或许是因为其人种,至于其他国家,更是令人琢磨不透了,日本的橙色也许是和他们的国旗有关,因为不少西方人将日本的日章旗联想为橙子。西班牙也许是盛产橄榄,才被叫做橄榄绿,那么为什么俄国是紫色,冰岛是靛蓝呢,恐怕这个得问问制定者本人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