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往哪走?

2016年02月18日09:32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2016年,中国经济往哪走? 2016年,中国经济往哪走?

  文/张曙光 张弛

  2015年,中国GDP增长6.9%,四个季度的差距只有0.2个百分点,呈现出稳定甚至不变的增长态势。第三产业连续快于第二产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稳定,货币金融领域有一些新的突破和发展,结构调整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调整到位和转型成功还很远,需要继续去产能,去杠杆。

  总体来看,2015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速低于7%,而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比上年上涨1.4%)。不过,就业增长保持了平稳态势。2015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数40410万人,新增就业人数12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维持在4.1%左右。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春节假期后首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说:“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这是中国经济近一个阶段以来最大的亮点。”

  具体来看,2015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是7%、7%、6.9%和6.8%,呈现出一种平稳、甚至是不变的增长态势,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经济运行实绩与政府年初设定的7%的增长目标相差无几,且在世界大型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达到25%。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还是令人宽慰的。

  经济运行中的亮点都与结构调整的成效有关,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经济政策调节应当着重用力的主要方向。首先,第二、三产业的态势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2013年,第三产业的规模和速度开始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二产业低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高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到了2015年,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二产业低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高于1.4个百分点。于是,在三次产业的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达50.5%,超过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可见,第三产业正在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

  其次,制造业的结构也在调整和转型。由于去产能,第二产业增速不断回落,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回落得更大,而新的产业却加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1.8%。这也是经济下行的必然结果和真正应当做的。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之一,消费增长一直比较稳定,2015年实际增长10.6%,虽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但对GDP的贡献达到了66.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中,新的业态释放出巨大活力,网上销售额增长了33.3%,“双11”的火爆场面令人难忘。阿里巴巴从2009年开始举办“双11”购物节,成交额年年创新高,历年分别是0.52亿元、9.36亿元、53亿元、191亿元、362亿元和579亿元,2015年则达到了912亿元,同比增长60%。与此同时,网下的一些商场只好关门歇业。这是一种调整和进步,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但同时,消费有关的购买力外流问题倒是更值得特别关注。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4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1.07亿,增长19.5%,境外旅游消费达10127亿元,合1649亿美元,增长28%。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今年“双11”当天,超过3000万“天猫”消费者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13个国家馆预售的进口食品早早售罄,10个海外商家和品牌预售额破千万,进口母婴用品、进口牛奶、进口美妆整体创下成交新纪录。国人不仅在网店内对境外商品疯狂扫货,而且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地的品牌实体店、免税店也挤满了来自中国的“国际扫客”,名牌手表、名牌衣服等很多热门商品被抢断货,一些商家不得不对中国游客“限购”。如果说以前是抢购大件高端商品和奢侈品,现在是生活必需品成了购物的“标配”,以前是“品牌消费”,现在是“品质消费”。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价格问题,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等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国内市场价格比欧美市场高出不少,海外代购的中介费一般占商品价格的10%左右,即使如此,海外代购商品的价格只有国内价格的70-80%;二是“中国制造”的设计、耐用度以及商业模式和环境的欠缺。

  因此,解决购买力和消费外流的问题,需要从供求两个方面用力:供给方面应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营销;需求方面需要减免国内商贸流通企业的税费,降低流通环节的直接税和间接税费,向国人开放免税政策和免税业务,从而降低终端售价。

  观察当前国际经济,前景不明。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势头有所减弱,工业生产指数出现负增长,采购经理指数跌破荣枯线,股市结束了连续6年的上涨走势。美联储12月启动加息,但速度会放慢。欧元区经济复苏微弱,制造业虽有扩张,但出口疲软,通胀处于低位,但恐怖袭击和难民潮为欧洲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日本经济受到私人部门设备投资意愿和能力以及消费意愿的支撑,能够维持微弱的增长动能,2015年GDP实际增长0.7,2016年有可能提高到1%。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继续处于颓势。俄罗斯和巴西大幅萎缩,南非增速进一步降低,印度增长稳定,且维持在较高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远没有完成。在未来一年,去杠杆、去产能还会继续,同时,政府政策还会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两个方面用力。

  (张曙光,经济学家;张弛,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结构调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