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中人别教人“当奴才”!

2016年03月30日09:45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官场中人别教人“当奴才”! 官场中人别教人“当奴才”!

  文/阿波

  拜读了吱招君的大作《市领导的违法指令,法院院长只能服从吗?》。文章所述,确实是经验之谈,也非常实用,很具操作性,不过其逻辑与观点,鄙人并不认同。

  我认为,该文通篇透露出的,是一种臣子思维。不客气地说,那等于教人“如何做奴才”呀!

  何为臣子思维?就是以上级为核心,把上级当主子,为上级呕心沥血,护上级煞费苦心,对上级忠心耿耿。此真忠臣也!

  可惜,这种思维已经不合时宜。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

  作者说了,谏言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此乃大实话。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好证明了进谏是有风险甚至有很大风险的。古时向皇帝进谏是批龙鳞,弄不好要掉脑袋。

  今天社会进步了,不至于掉脑袋,可是重者丢官去职,轻者被领导打入另册坐冷板凳,那是常有的。要一个干部冒这样的风险去进谏,对干部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可惜,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文死谏”的觉悟,更多的人是明哲保身,趋利避害。

  一个科层制的组织,下级服从上级,那是天经地义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现代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也不否认这一点,否则如何保证组织的有序运转?至于部队,那更是下级对上级必须绝对服从。我听部队的朋友说过,军队主帅对重大军事行动作出决策时,参谋长可以提意见,但最多只能提三次。何故?为的是不动摇主帅的决心(这个说法未核实,供参考)。

  有点扯远了,咱回归正题。举了这些例子,无非想说明,在一个科层制组织里,下级去监督提醒上级,当然是有的,有时也能发挥一点作用,但将其作为解决问题根源的方法,无疑是幼稚的。下级的进谏提醒,上级可以采纳,也可以不听。真不听,下级又能如何?

  文章对“如何既给足领导面子,又让最后的决策树足领导权威”提出了很多方法,诸如用内部工作邮件或者短信、微信来提醒领导,不失时机给领导“吹耳边风”,等等,确实是煞费苦心。

  不过,恕我直言,这还是当臣子的思维,想的是如何保住领导的脸面和权威,如何让领导安全从政,如何让领导既干成事又不出事,真正是设身处地为领导着想,服务领导无微不至!

  但这是治本的方法吗?这些方法只是教导大家如何更圆滑、更世故、更乖巧,如何当一个对领导更有用的人,既当好人才,也当好臣子(其实是奴才)。这是做官的方法,不是做事的准则,更不应成为做人的信条。

  这些方法,归根结底还是寄望于领导的自律和英明,并非治本之策。你把聪明才智都用尽了,给领导的面子也留足了,领导还是不听你的谏言,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既有如此聪明才智,不如去想想怎样治本。其实,用权力制约权力才是真理。如果权力受到制约,文中提到的市委书记Y大人能这么干?法院院长如果不受当地领导,他能同意这么干?

  这方面,中央已有思路,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正是监督制约一把手的有效措施。而目前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思路之一是“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体制”,这对破除司法权地方化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所以,该文作者吱招君不去想怎样从权力制约、领导体制方面改革,光想怎样更好地给领导进谏,这格局,还真有点低。我建议作者,除了想想如何对领导负责,还是要想想如何对人民的福祉负责,如何对党的事业负责。

  我觉得,有时就是因为太多聪明人热衷于研究如何更好地当臣子(奴才),而不是寻求制度的改革,才滋长了一些不良风气,延缓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臣子(奴才)思维,于官无害,于民无益,与社会有毒呀!

  (作者为省直机关公务员。首发公号“不是官话”。纸媒、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必须事先征得“不是官话”的授权同意,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领导 上级 官场 奴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