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人如何为自己设计人生结局

2014年02月03日09:55  新闻专栏  作者:蒋丰  

  “孤独死”,是日本独有的一个单词。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提供的数据,1980年,日本的独居人口还到总体的20%;2012年,独居人口已接近总体的40%。以东京都葛饰的都营高砂小区来说,这里有900户人家入居,其中三分之一都是一个人独居。而在这些独居的人里面,又有85%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可以说是“孤独死”的预备军。

  在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的47岁建筑师熊谷真理,从上高中时,就对某种特殊的味道记忆深刻。每当听到或看到“孤独死”这三字,他的鼻子就能自动“回味”起那股味道。

  那是高中的一天放学后,熊谷家入住的公寓前,停了很多辆警车。他听见房东懊恼地说:“就不应该把房子租给单身汉。”继而,警察们从公寓里抬出一具男性的遗体。遗体在被抬出来的时候,空气中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据说,这位在家中死去多日的男性是该公寓的居民,但熊谷从来没见过。

  2013年夏天,熊谷突发脑出血,所幸是倒在了马路上,因此很快就被人发现,及时得到抢救。平时一个人独居的熊谷,一想起这件事就很是后怕,万一是倒在家里面呢?不就会像高中时看到的那个被抬出来的男性一样,遗体直到发臭才被人察觉?原来,“孤独死”就在自己身边,甚至很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现在,像熊谷这样不得不考虑、面对“孤独死”的日本中年人不在少数,因此,社会上也开始兴起一股呼吁“自立死”的风潮。

  什么叫“自立死”?就是哪怕孤独死去,也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一个人孤独死去的话,遗体一般要经过几天,甚至几周才会被人发现。房东联系不上他的朋友或家人,就得自己付钱找专业的人来处理死者的遗物,以及房间的气味,同一楼层的邻居可能会因此搬走,就别说还有没来得及支付、报停的水费、电费、话费等。

  一方面是庞大的“孤独死”预备军队伍,一方面是要“自立死”的社会风潮,因此日本有很多新兴事业都应运而生。比如专门给人整理遗物的公司和专门给人处理身后事的律师事务所。

  遗物整理公司KEEPERS,平均每年会接到约1500件生意。该公司社长吉田太一介绍说:“一提到‘孤独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其实过了65岁的老年人,就属于政府的介护对象,死后几个月才被人发现的例子并不多。最应该注意的是50岁到65岁的单身男性。”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把工作当作一切,一旦面临下岗或退休,就会失去生活重心,由于自尊心强,也不肯向周围求助,一旦突然过世,很难被察觉。

  四谷律师事务所律师大竹夏夫介绍说:没有亲人的独居者“可以在生前和信得过的朋友、律师、司法书士签订‘死后事务委托契约’或‘负担遗赠’等,以死后赠送部分遗产作为交换,让对方承担一定的处理义务。”比如帮助自己完成火化、埋葬,注销信用卡和银行账号,整理遗物、退房子等。

  除了一些不愿意被外人或父母看到的日记、欠条、整形前照片、大胆的贴身衣物、能暴露个人性癖好的书籍、DVD外,大竹夏夫还指出,网络上的个人账号、电脑里的邮件记录等,都要列入被处理对象。

  除上述服务外,日本大部分书店还能买到款式多样的名为《结局笔记》的小本子。《结局笔记》,用途如其名,就是提前为自己的人生设计结局。比如是否拒绝人工呼吸器,捐赠遗体器官等,死后丧事的处理和埋葬方式等,房子和贵重物品如何处理分配等,要用哪张照片做遗像等,事无巨细,都可以填写到本子里,交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保存。

  遗物整理公司社长吉田太一说:“在这个人心越来越疏离的时代,选择一个人生活下去不是件坏事。只要能做到‘自立’而不‘孤立’,给自己的人生设计一个不给人添麻烦的结局。”

  一个人,有没有想过,当某一天不幸猝死,留下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东西?其实,提前为自己安排、设计人生结局,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日本人 老年人 人生结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