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怎么看“棱镜”事件?

2013年06月19日16:15  新闻专栏  作者:鄢烈山  
爱德华·斯诺登爱德华·斯诺登

  美国的“棱镜”顶目,或者说美国人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JosephSnowden)的揭密事件,闹得沸反盈天,一时间成了热门话题。虽然我对这类话题不感兴趣(因为我不懂外语,又收不到外国电视,“纽时”等中文网站要翻墙才能看到而我不愿费时费力,听到的都是央视和新华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供给我们的事实和观点,不仅资讯来源受限,观点表达也很麻烦,一言不合就可能被人扣上“汉奸”帽子),但是,还是有文友和网友不断问我怎么看这件事。

  其实,朋友不逼我表态,我也会关注这件事,就像我观察许多公共话题一样,虽然不说话,“潜水”看看了解世态人心还是必要的。因此,在观察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也长了知识。

  比如,我知道了美国不仅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土安全部,还有国家安全局。它们与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各有分工。“美国国土安全部”(U.S.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简称USDHS)这名称就很有美国特色,它不是叫“国家安全部”,它保卫的不是“国家”政权而是“国土”(Homeland直译是家的土地,又可译作“家园”)。

  2002年11月25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白宫签署了《2002年国土安全法》,宣布成立国土安全部。它的格言是:保卫我们的自由。

  美国国土安全部是在海岸警卫队、移民和归化局及海关总署等22个联邦机构合并与协调职能的基础上成立,工作人员17万多名,年预算额接近400亿美元。其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土安全及相关事务,使美国能够更加协调和有效地对付恐怖袭击威胁。该部主要负责四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空中和陆路交通的安全,防止恐怖分子进入美国境内;二、提高美国应对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三、预防美国遭受生化和核恐怖袭击;四、保卫美国关键的基础设施,汇总和分析来自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等部门的情报。是九一一事件之后的防恐因应对策之一。

  而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简写为NSA),又称国家保密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身是1949年5月20日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的,由国防部成立的“武装部队安全局”(AFSA),负责综合协调下属部门的情报工作,包括“陆军安全局”、“海军安全组”和“空军安全服务部”。1952年11月4日根据杜鲁门总统的秘密指示正式成立,并将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组的9人转为NSA的领导机构。它名义上属于国防部的机构,但从军事部门中独立出来,用以加强情报通讯工作的,是美国情报机构的中枢。它的情报工作是在比中央情报局更为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NSA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侦察卫星和遍布全世界的监听站,截获世界各国的无线电通讯信号,侦察各国的军事动向,破译各国的密码;搜集各国的信息资料,揭露潜伏间谍通信联络活动,为美国政府提供各种加工整理的情报资料。它也负责为国家研制密码、新式通讯设备及通信安全设备。到了互联网时代,它自然不会放过从网络上搜集情报。显然,这个情报机构主要任务不是对付本国公民的,除非他们与可疑的外国人有联系。

  这个美国人爱德华·斯诺登,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一名前雇员,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美籍技术承包人。他在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对于他的评价意见分歧,各方看法,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表态,百度百科都有收集整理,一目了然。

  那么,我能表什么态呢?

索尔仁尼琴索尔仁尼琴

  抬头忽然看见书柜上竖着的苏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的画像。那是上世纪末,在内蒙参加民间出版家贺雄飞主办的“草原笔会”,从内蒙古作家徐无鬼老师家里拷贝来的。那是索翁刚从劳改营释放出来时拍的纪念照,还是他在劳改营的登记照呢?衣服上有编号,耷拉着头,缩着肩,面无表情……

  于是,我想,他若还在世,会怎么看待这种事呢?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

  1945年2月,在东普鲁士的前线因在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而被捕。内务人民委员部(也就是GKB)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1957年恢复名誉。他对国家情报机关不是把精力和经费用在对付德日等敌国,而是用来监视本国公民的通信,镇压对国家领导人稍有批评意见的“思想犯”,可以想见,一定是深恶痛绝的。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写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用巨作《古拉格群岛》披露苏联监狱与劳改营内幕的心理基础。

  1967年5月,索尔仁尼琴给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散发对本国书刊检查制度的“公开信“,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谴责,被定性为“苏联作家的叛徒”。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到联邦德国;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不久他移居美国。1978年6月8日他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批评西方社会的实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不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都不能不赞赏他的人格,这就是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在哪里都不屈服都敢于直抒己见。

  苏联解体后,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索翁于1994年回归故国。1997年索尔仁尼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叶利钦总统1998年要颁给他“圣安德烈荣誉勋章”,他嗤之以鼻,拒绝领奖,因为他对叶氏的执政理念很不认同。可是,后来他却接受了普京的颁奖。

  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那天,索尔仁尼琴获得2006年度俄罗斯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俄罗斯国家奖。颁奖典礼结束后,普京亲往莫斯科郊外的索尔仁尼琴家中拜访。普京对他说:“我想特别感谢您为俄罗斯所做的贡献,直到今天您还在继续自己的活动。您对自己的观点从不动摇,并且终生遵循。”

  索尔仁尼琴坚称:“我绝不相信这个时代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义和良善的价值观,它们不仅有,而且不是朝令夕改、流动无常的,它们是稳定而永恒的。”那么,他的价值观是不是有内在矛盾呢?

  他当然知道普京在苏联时期是克格勃的干活。有人问过他,为什么接受普京这样一个前特工的颁奖呢?他的回答是,我认同普京总统的执政理念,至于从前他干克格勃,那是驻外搜集敌国情报,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由此,我想到假如索尔仁尼琴在世,他怎么看“棱镜”事件呢?

  我猜,他一定会内外有别,把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与国家政权与本国公民之间的关系分得清清楚楚。

  一国对外搞情报,太平常了!为了防恐监视打算进入本国领土的外国人及与境外有联系的本国公民,很正常也很有必要。谁不知道我们头上飞着各大国的间谍卫星?谁不知道,各国驻外使领馆人员就是合法的情报人员,有搜集所驻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技术情报的使命?我们看过电影《卡萨布兰卡》(即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北非谍影》),我们追看电影系列《OO七》,何尝对特工反感过?技术高明有法脱身,就是英雄!你不知道美国有网战司令部?只有美国有?怎么可能!

  请搜看特工出身的网络名人杨恒均的相关博文,《情报、间谍与国家那些破事儿》,说得很直白。谁也别装清纯了!

  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情报战也得有规则呀。是的,就像普通战争和生化战有规则一样(不许针对平民和非军事目标,不得用达姆弹,禁止用生化武器等等),国家之间的网络战也要有规则,何况网络不仅是国家之间的争战地,更是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的平台。

  对此,国家之间会有谈判,习近平主席这次访美,与奥巴马总统之间就谈到了网络安全这个议题。相信联合国与相关国际组织,也会讨论这个问题,有一天会达成相关条约。我们不必太操心!

  安替先生的评论说得好,这不仅涉及国家关系,还涉及商业伦理和全球正义(大意)。你美国那些互联网巨头,做跨国生意时标榜自己的全球性,却帮本国情报机关监视外国人,这说得过去吗?问得好!所以那些“涉案”的美国互联网巨头都忙于与美国国家安全局撇清关系。

  至于美国国家安全局是否滥用权力在监视美国公民,那就主要是美国人民自己维权的事。所以奥巴马总统说要在维护国土安全与保护公民隐私之间找到平衡点。研究国际关系的连清川先生在发表于腾讯网的相关评论《泄密者斯诺顿不是反美英雄》中写道:关于这件事情,国内的读者当然又被屏蔽和忽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看到的只是美国政府滥用权力的又一个例证。不过,任何事情多看一些细节可能得到的结论就会不一样。关于这个事件,有那么几个细节是值得了解的:

  一,国家安全局(NSA)并没有私自进行这些行动,所有的一切行动都是经过授权的;二,这些授权并不是奥巴马政府的机构所授权的,而是合乎法律的行为,也就是在布什时代通过的《爱国法》的范围之内;三,奥巴马政府也并没有“秘密”地开展这些窃听或者网络监控,而是每三个月,国会就要授权一次,同时,政府必须和每一个参议员进行定期的沟通,告诉议员们都做了些什么;四,技术细节是,在电话方面,NSA只是获得电话号码和通话时长,如果他们的确需要监听,那么就必须获得联邦法官的授权;在网络方面,他们只监控外国人的网络情况,而不是美国公民,而且,同样地,当要获得具体的信息的时候,他们仍然必须获得联邦法官的首肯。

  了解了这么些细节之后,任何人都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这是一项合法的、合乎程序的、经过权力平衡和监督的政府行为。(《大家》频道)

  美国公民的维权对我们中国公民当然有借鉴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不过,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必为美国国民叫屈,先操好自家的心吧!

  我们报社大楼前、楼道里乃到电梯内,都有监视器。谁不知道我们在公共场所,一切都在监控中?关键是监控得来的资料怎么用,不得侵犯公民隐私滥用。非公共场合,电话、电脑,虽然我不承认别人有监视我的权利,但我承认这个事实,必须面对。你上网,会有提示,不要泄露账户之类,你若认为你的网络很安全那是智商有问题。国家安保机关若监视我,我也认了。问题仍然是,他们怎么用,是否用于公共安全目的?

  为地方和领导人掩盖真相,监视上访者、记者和律师,然后进行截访、公关甚至动用警力跨省追捕,诸如此类,才是我们最该关心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