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小学生“练摊”的“意外收获”

2013年07月27日10:50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为了让9岁的女儿在暑假有个锻炼机会,住在什刹海附近的田先生带女儿在前海东沿练摊卖灯具时,于前晚9时许遭身着类似保安员制服的人殴打。小女孩说,“我一定要回去告诉我的同学今天发生的一切。”(新京报7与27日)

  可以说,这名父亲通过练摊,让孩子体验创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实践,因城管的粗暴执法,没有完成,但他却让孩子收获了另外的意想不到的“社会实践体验”,就是真实地了解社会生活,真实地体验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贩们的处境。——整个过程极为“完整”。

  有人说,城管打人,会给孩子的人格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这让这名小学生看到了“原生态”的社会,进而其家长、学校的老师,应该给她和她的同学,分析这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他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从而形成更理性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不是盲目相信书本的说教。从这一角度说,在当前,这类让孩子接触真实的社会、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态的社会实践还太少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参观、感受社会的伟大变化,改革成果。

  这对父女的练摊行为,也遭到“合法性”的质疑——既然摆摊是城市管理规定所不允许的,还选择练摊这种社会实践,父亲的考虑欠妥当。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这名父亲如果想让女孩感受小贩的生活,可不可以呢?需要注意的是,小贩就在身边,是客观存在的,其与城管的冲突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不该是一个被遗忘的群体。上海有一年的高考题,是要考生写“他们”,这个“他们”,不就包括为生计而艰难地与城管周旋的小贩吗?

  这名小女孩说,“我一定要回去告诉我的同学今天发生的一切。”我觉得这很好,这就相当于一次社会实践汇报,让同学们了解真正的国情、社情,并开始思考社会不平等、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样的问题。只有让孩子们了解真实的社会,才能让他们有可能成为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比尔·盖茨曾在谈及子女教育时表示,越早让子女了解世界的不平等,越早鼓励子女到贫穷国家去接触当地人,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帮助。“我女儿看过一段录像后,总想知道贫穷国家同龄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她能为录像中的那个孤儿做点什么。”我国的学生为什么从校园走向社会感到迷茫,是因为学校的教育、老师所说的,和他们所接触的社会是不一样的,这才从根本上不利于他们的人格发展,而是制造人格分裂。

  实事求是地说,今天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尽量给孩子呈现社会好的一面,而是屏蔽掉不好的东西,尤其是学校教育,充斥着诸多伪善的内容,总是以灌输的方式告诉孩子生活在一个无比美好的社会中,但其实,社会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孩子们的所获得的教育。由此看来,这起因“练摊”社会实践引发的风波,也给未来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思路,应该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认识真实的社会。

  只是希望,孩子们的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不要处处充斥着令他们失望的不好的东西,让他们觉得现实社会太过残酷。当然,这类实践活动,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引导,让他们以理性的思维分析问题、看待社会很重要,这其实就是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过程。

 

文章关键词: 社会实践 城管 练摊 小学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