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嵘挂职有梁漱溟搞乡村建设的遗风

2013年09月16日10:38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前往贵州兴义市则戎乡担任安章村村长助理。则戎乡昨日证实,确有此事,于建嵘将到安章村挂职,指导乡村建设。于峥嵘称已向领导汇报,不管领导同意与否,都将去贵州。并表态:“绝不在贵州领一分钱工资补助和报销车马费,绝不到村民家白吃白占,全是自带干粮;希望能将布依族的纳具村从衰败中得到修复,通过建立文化旅游性质的‘布依大院’,并为天下的艺术家打造一片创作空间;我个人的能量有限,拜请朋友们参与。”(9月15日《新京报》)

  进入9月中旬,爆炸性消息一个接一个。王菲和李亚鹏离婚了,汪峰也离婚了,于建嵘挂职了……这些消息中,有些是纯粹的八卦新闻,有些则是能够给人以思考的有价值新闻。中国社科院知名教授、我国网络中的风云人物、名副其实的网络大V和公共知识分子于建嵘先生赴贵州农村挂职,就是这样一则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新闻。

  说是挂职,倒不如说义务帮忙。一者,于建嵘教授挂职不像前央视主持人王志等名人那样“挂官职”,村长助理是一个既无职、也无权的弼马温式的岗位,当然了,这也意味着我国将迎来“史上最牛的村长助理”;二者,“不领贵州一分钱工资补助和报销车马费”,又说明于建嵘此举是纯粹的义务行为,这能够体现一位学者的豪情;三者,“绝不到村民家白吃白占”就更是高尚了,连以往的上山下乡运动都比了下去;四者,建设“布依大院”是于建嵘的一个理想,是他所追求的学术追求之一。

  于建嵘到贵州去挂职,与金钱无关,无权力无关,只有学术有关,与自己的价值观有关。作为知识精英,不能单纯为了钱和权而存在。当下而言,大学教授为了赚钱,开公司的劲头要比搞好学术的劲头大;昧着良心说假话的劲头要比替老百姓代言的劲头大;为了快速取得学术成果,复制粘贴别人的文章要比自己独创学术文章的劲头大……种种倒挂现象,让时下之人时常感慨学术之沦丧。

  于建嵘此举,让我想到了我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新儒家梁漱溟先生当年离开北大到山东省邹平县专心搞乡村建设研究的行为。两者无论是目的上,还是行为上,还是学术理想上,都有一些共通点。从中,我们能够找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赤诚之心,能够找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能够找到他们的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能够找到中国历代文人“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

  学术,究竟是要为现实社会服务的。关起门来搞学术,不深入草根,脱离民生,脱离实际,不是真正的学术精神。正如网友的评价,“脚踏实地做学问,体体贴贴办点事。今天的农村也应该让农民接受知识分子的再教育,教学相长。再虚心听取好心人的建议,定能取得可观的成效。”而事实上,于建嵘近些年来,一直在践行着这样的学术观,无论是其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账号,发起了微博打拐行动,还是其针对一些热点新闻的发言,都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大学教授就有的责任和担当。

  于建嵘挂职“村长助理”,在现在的学术体制之下,给当代知识精英带了一个好头。知识分子,是要讲究一些气节和风骨的,是要有一些真正的理想价值追求的。而作学术的最终目的,是要经世以致用、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的。

文章关键词: 于建嵘 村长助理 知识分子 乡村建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