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何会“累觉不爱”

2013年12月07日07:58  新闻专栏  作者:李妍  

  2013年11月,《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当中开展调查,结果在四川省,参与《小康》“2013个人的年度心情”调查的74个人中,共有6人提到“累”字。而在全国参与这项调查的2013个人中,“累”字被提及的频率更是达到了80多次,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并且,人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累”的感受: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当然,也有少数人“累并快乐”或者“累并幸福”着。

  杜甫很忙,国人很累。这项国人年度感受的调查,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现实生活中,白领职场里,一谈到工作生活,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字,就是“累”。累什么呢?累位子、累票子、累房子、累圈子、累孩子、累孙子……“累”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精神状态,难怪有90后在网上发帖称“很累,感觉再也不会爱了”,立马就引发互联网新词“累觉不爱”横空出世。表面看来,这是一种调侃心理,背后更不乏对“累”的感同身受。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几乎不可避免的,国人已经被经济浪潮裹挟着,走进了“累”时代。有研究就显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当人均GDP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感觉“最累”,这也往往是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企业扩张最激烈的时刻。“累时代”已经不可避免,这个时期,劳动者普遍工作疲乏,呈现出过劳状态。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人的工作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老板时常耳提面命的一句话是“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这让很多人心甘情愿加入到加班行列,休息权无法充分落实,结果就是这一群体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上城市工作、生活半径日益增大,许多工作一族每天在家与单位之间疲于奔命,同时又要为房子、车子、孩子、老人等家务事四处奔忙,无法不感到身心疲累。

  “累”是一种现实状态,但同时也是一种心态。物质主义迷雾下,不少白领、工薪一族,把物质看成了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过于注重物质而忽略精神,结果就是被物质所累,为房子、车子、位子奋斗一辈子,在不知停歇的奔跑中逐渐失去了自我,忘记应该等等自己的灵魂。或许,也正是在这种大家争名逐“累”的潮流下,一些白领迫于同事间的竞争压力,才不得不“装忙”,导致“被过劳”。一项调查就显示,在12000多名被调查者中,86.1%的人承认自己会在工作中“装忙”,其中15.9%的人“经常装忙”。这种“装忙”的状态,或许正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员工勤劳却不敬业”。此前,盖洛普公布对全球雇员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就称,中国员工敬业度不高。这与国人普遍感觉很累,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正是因为没有真正把职业当成“志业”,而只是谋取物质需求的饭碗,国人才在追逐物质的累,装忙的累,你追我赶的累,拖延耗时的累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消除“累”的现实状态,当然需要各种劳动法律法规条文紧跟而上,以充分保障劳方的休息权、报酬权,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释放制度红利,为民众的生活、福利兜底。而要消除“累”的心态,无疑更需要人们学会放下、放空,以更自由开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会奔跑是好事,但如果只是紧盯目标,却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和自己的灵魂,还真是件遗憾的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工作状态 累觉不爱 物质生活 国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