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销的包子”是一种跑偏

2013年12月31日10:33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12月28日,习近平走进北京西城区一家庆丰包子铺,被网友发上微博受到关注。晚些时候,习近平坐过的桌子被搬走,店长说是要留存起来。同时,有报道称,为了能够吃到“主席套餐”,有天津和武汉的市民专程坐高铁到北京来吃包子。在某个时段,庆丰包子铺排队者被排到了400号开外。更有媒体扒出了庆丰包子铺的前世今生——原来庆丰包子铺是国资企业,被誉为“舌尖上的国资”。(综合12月30日《北京晨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伴随着习近平到庆丰包子铺就餐消息的传开,庆丰包子铺火了,更包括习近平点的套餐,用的桌椅以及所坐的位置。客观来说,这件事本身体现了国家元首或者说是政治公众人物对于一个饮食品牌的认可,同样也是对于食品安全建设的肯定。但是,把习近平所坐的桌椅都收藏起来,或者那些专程乘高铁不远万里来北京吃“包子套餐”的做法,就着实有些过了。

  庆丰包子铺,是一个老店。饭品应该有其特色,不然主席不会来吃。但是,这绝对不应该成为部分外地市民千里迢迢来北京只为吃包子的理由。关于美食,关于包子,每座城市都有它的特色,为了去感受一下政治人物去用过的东西,其实是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跑偏。甚至有一些失去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味道。包子还是那些的包子;桌椅还是那些桌椅;碗筷还是那些碗筷;套餐还是那些套餐……这些物件,不会因为谁使用了,而变得大不同。

  这几天发生在庆丰包子铺的一幕幕,非常像“矿泉水被抢的故事”:今年3月17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会结束后,一位记者把李克强总理座位前的瓶装水塞到了自己的包里,留作纪念,许多同行纷纷仿效,把这种未贴有明显标识的瓶装水都“抢”走,也有人说,这是为了沾沾喜气。

  需要明确的是,现代政治不是只追求花边新闻的娱乐圈。习近平在庆丰包子铺用的套餐、桌椅和碗筷,和李克强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喝的矿泉水,都不过是一些生活中常见到的普通物件。这些东西,本身是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甚至没有任何纪念价值,可是,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如此之多的人对政治公众人物使用过的东西过度追捧。笔者认为,要么这反映了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情结,要么反映了部分人没有关注到习近平走进包子铺的真实用意。类似于这样的事件,给社会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问题——作为现代政治下的一名公民,我们如何对待领导人使用过的物件?如何去关注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如何去更好的参与政治生活?

  在笔者看来,公众关注领导人的政治活动及日常生活,要尽可能的摆脱这些具体的物化层面,转而去关注领导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以及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要去关注领导人在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做了哪些实事,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指数有没有得到提高,我们的梦想有没有实现,每个人有没有“出彩机会”,等等。尽量少去关注新一届领导人吃了什么套餐、穿了什么衣服等八卦。

  看淡庆丰包子铺,看重总书记在路边小店就餐所传递出来的群众观念和平民情怀,尽量不要把这一类的新闻特殊化——相信,这才是国家领导人所希望看到的民情反应。事实上,看到这些事情的本质,是现代市民、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起码素质,只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公民社会才有希望,个人崇拜和奴隶社会才不会重蹈覆辙。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习近平 包子 脱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