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酒桌上的酒量问题

2013年12月31日16:35  新闻专栏  作者:滕征辉  

  在酒桌上,免不了提到酒量问题,其实都是大概的说法,人们能记住的,往往都是把自己喝多了的那个量,这是个经验数据,是不断地倒下后得到的教训。很多人觉得自己的量不一定,有时多些、有时少些,多的时候洋洋得意,少的时候免不了疑问:最近状态不好。

  其实酒量有主客观两种情况,客观指体质,不同的体质喝不同量的酒。因为酒量大小取决于酒精在人体内分解的速度,这种分解主要靠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前者在每个人的体内数量都差不多,把酒精分解成乙醛;后者再把乙醛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每人的数量各不相同,数量越多分解力就越强,也就更能喝。

  主观情况与人的情绪及环境有关,闷酒伤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好的酒局气氛热烈,无形中对酒精的分解能力也加强了,很多酒徒喝得手舞足蹈,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样解酒。我还觉得,与对象也有关联,比如一和我们八间房的酒房弟兄们喝酒,都发挥不好,他们房主天生对我有点克。

  有的人从一而终,只喝红酒、或只喝白酒、或者啤酒;有的三种全会,以白酒为主,红酒也敬,收尾了来两瓶啤酒。我基本是单纯啤酒型,有些场面推不开了,也能喝白酒,但肚子里发热,燥得难受,还得用凉啤酒去调和一下。真正好酒的人都是喝白酒,而且固定一两种牌子,只是现在价格太高了,一般的茅台爱好者恐怕已经承受不起了。

  我有一段时间总是喝醉,最后总结经验为:白酒和黑啤不能混着喝。那时场面应酬都是白酒,晚上去夜总会,那的啤酒清汤寡水,本来就淡、又都是假的,所以我就点德国黑啤,里边加一个生鸡蛋,喝着喝着就失忆了。在新大都那回,据说我捧着保龄球在滑道上向前冲,要不是死拉硬拽,没准我能得一全中。

  有人喜欢急酒,有人喜欢慢酒,前者最好喝啤酒,大口大口干来,豪爽又舒服;后者可以喝洋酒,慢慢品慢慢唠,感情增进的同时,事儿也谈的差不多了。至于那种喝法能喝,那要看具体情况,一般都是前半场慢酒,后半场急酒,一杯一杯地喝白酒,比的不是酒量,比的谁敢玩命啊。

  九十年代初,公司在俱乐部接待一位大领导,正巧新来了一位女高管,据说一斤白酒起步,两斤白酒不吐,加上漂亮善言,把酒场气氛烘托得非常融洽。到了后来,大领导身边的人已经没人能喝了,他自己不怎么喝,却觉得有些丢面子,这时秘书站了出来,他发现女高管是慢酒型的,所以拿了两个口杯,每杯倒了有七两酒,然后说了些场面话,一口干了。

  我看情况不对,死活不让那女的喝,可她不干,也跟着干了。大领导也没见过这种场面,高兴之余,嘱咐一定不要出问题。后来的收场也挺麻烦的,好在没有出现胃出血等情况,以后再遇到这种大杯拼酒的状况我都是极力制止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酒桌 酒量 白酒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