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耐烦也得忍

2014年01月05日11:07  新闻专栏  作者:徐达内  
再不耐烦得也忍 再不耐烦得也忍

  前两天在媒体上发了篇《崔永元的智商》,对这位央视前主播与方舟子关于转基因的口水战表达了下观感。可能是因为落笔间有些调侃,崔永元的支持者对我多有批评,小崔本人在微博上也反过来奚落了下我的智商。

  其实,我完全同意,对转基因持怀疑乃至坚决抵制态度的中国人占了大多数,也很钦佩崔永元本人甘愿从央视辞职、不惮于化身“土匪”也要争取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态度,我真正感到无奈的是,在类似这样的问题上,咱们可能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像美国FDA这样的机构或者专家,可以凭着一纸认证说服大多数人相信、甚至是“盲信”某样东西了。

  转基因是这样,疫苗也是这样。

  由深圳而起的“致命疫苗”事件,截至12月23日已经至少涉及到7名婴儿的夭折了。我也有个刚满三岁的小女儿,每年都要打几次疫苗,为人父母,听到这个新闻,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是,看着网络上升腾起的“能不打就不打”的相互劝告,又总觉得是反应过激了。

  我是个文科生,按方舟子他们的说法,属于“文傻”之列。不过,疫苗对人类健康“一劳永逸”的巨大作用,我自以为还是略知一二的。临时抱佛脚,去查了些资料,也知道,新生儿本来就有相对高风险,按国家疾控中心的数字,过去几年中,出生当天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大概每天有100多起,几无一起是被确诊是缘于接种疫苗。所以,涉事疫苗厂商“偶合死亡”的辩解,很有可能就是残酷的真相。

  当然,最终的调查结果还要等待正式结论。不过,这就又回到了信任的症结问题上了。可以想像,若是食药监部真的给出了一个“偶合死亡”的报告,不仅是那些悲伤欲绝的父母不能接受,这些天破口大骂官商勾结的网络围观者也不会答应。

  本来,在类似转基因、疫苗这样有科学门槛的问题上,普罗大众是仰仗专家学者的指引来跨过信息鸿沟,来实现衣食无忧。真是应了那句“知道越多越害怕”,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消解了各种意义上的权威,凭着一知半解就“敢把皇帝拉下马”。

  偏巧,媒体此时还常常唯恐天下不乱。深圳“致命疫苗”的事情一出来,就有熟悉新闻行业的人预测,接下来全国各地都会有记者发布类似报道,就像有人一喊“老太太扶不得”,马上就有连串“坏人变老”的例子鱼贯而至一样。果不其然,一语成谶。

  倒不是要说媒体应该粉饰太平,只不过,舆论就是由人性一惊一乍的投影,本来司空见惯的事情,一旦被当成了某种异常征兆,就自然四处报警,满眼皆是危机,直至最后谣言满天飞。庸人自扰这个词虽然有点刻薄,但道理是不错的。

  庸人也是人,“文傻”也不能放弃治疗。所以,科普这件事在我们这里真是特别重要。谈到这一点我又要叹气,特别是在转基因的话题上,依我看,有相当一部分本来还只是对这种新技术将信将疑的民众,就是被类似方舟子那种趾高气扬、居高临下的“教主”态度,给激成了反转派,激出了阴谋论。

  科普传播到底该怎么做?是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奏效,还是苦口婆心谆谆教诲靠谱?我是觉得,再不耐烦也得循序渐进,这么个信任稀缺的地方,就别指望一语惊醒梦中人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疫苗 转基因 崔永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