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标签是变相歧视

2014年01月20日10:18  新闻专栏  作者:袁越  

  最近遇到不少看上去很理性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可以被允许上市,只要贴标签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号称支持转基因的人也认为这么做可以更好地促进转基因进入市场。其实这些人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宅男宅女万能时评家,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性想象”之中,严重脱离现实。

  这些人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知情权。他们相信消费者应当有知情权,这个原则本身没错,但在具体执行的层面上有很多细节是禁不起推敲的。就拿转基因食品来说,因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是实质等同的,两者只相差一小段DNA,于是就带来了大量问题。比如目前最常见的转基因大豆油里面含有的DNA是非常少的,几乎检测不出来。假如有人用转基因大豆油制作了一种点心,然后拒不标注,质检部门是根本查不出来的。事实上,欧洲已经遇到了很多这类问题,质检部门一直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也知道,两种大豆油本质上没有区别,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差别。

  不过,转基因标注最大的问题是变相歧视。试想,如果有人讨厌河南人,要求所有食品都强行标注制作人是不是河南人,你会同意吗?

  食品成分标注的原因是这种成分会给消费者带来某种影响,但目前已经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强行标注的话会让老百姓认为这种成分不安全,拒绝购买,从而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久而久之,转基因的研发动力就没有了,这就是欧洲面临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道理,我写了一个寓言故事梗概,大家看看就明白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家名叫瓷器国,该国因为卫生条件太差,三分之一的人口染上了乙肝。但是该国老百姓却因为不懂科学,不知道乙肝不能通过皮肤接触传染,于是制定了一系列歧视政策,比如不准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餐饮业等等。为了改变现状,不少科普人士组织起来宣传正确的乙肝知识,其中有个名叫熊猫会的组织非常有名,他们培养了一位科普超级明星,名叫NoHeart,写过好多关于乙肝的科普文章,影响很大。

  有一天这位No Heart先生突发奇想,建议瓷器国政府强制乙肝患者贴胸牌,以此来换取政策的修改,允许乙肝患者从事餐饮业。瓷器国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很多乙肝患者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餐馆服务员。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消费者保护组织不相信科学家的结论,发起了抵制运动。其中一个名叫黄色和平的组织非常有名,他们到处宣传说,乙肝不通过接触传染这个结论为时尚早,需要经过几代人的验证才能相信。

  在黄色和平组织的宣传下,很多老百姓心存疑虑,去餐馆吃饭时会先看服务员胸牌,如果写着乙肝患者就要求换一个。当然也有很多消费者不在乎,但毕竟有一大半的顾客反对,所以乙肝服务员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工作,其余时间只能闲着。老板又不能因此而降工资,只能以各种理由将他们辞退了。

  也有不少餐馆老板想出了应对之策。比如有家餐馆老板决定把胸牌做的非常小,顾客不好意思盯着服务员的胸看,便混过去了。此事被黄色和平组织知道了,将其曝光。瓷器国国家电视台的一位名叫王占的主持人便带着摄制组来到这家餐馆拍了个节目,挨个采访受骗的顾客,让他们痛斥这家餐馆违法,然后做了一期节目在电视台播出,把这家餐馆的违法事迹传遍大江南北。虽然该节目一再强调乙肝不通过接触传染,但餐馆毕竟有违法的嫌疑,不久就被迫关门了。

  又有一家餐馆想出一个办法,在胸牌上只印一个“乙”字,很多顾客以为这是编号,也混过去了。此事被NoHeart先生知道了,便写了篇文章指责这家餐馆违法现有法律,没有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侵犯了知情权。虽然他在文章中一再强调乙肝不通过接触传染,但这家餐馆被曝光后吸引了国家工商局的注意,最后只能修改胸牌,把“肝”字印了上去。

  因为类似事件层出不穷,瓷器国的乙肝研究所便研制成功一种乙肝激光测试仪,只要用它一扫,就能知道对面这人是不是乙肝患者。于是不少消费者购买了这件仪器,去饭馆吃饭时都带在身边。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批职业打假者,拿着这台仪器去全国各家餐馆偷偷扫描服务员,如果被他们发现有人忘记带胸牌了就去要挟老板,索要封口费。

  就这样,新法律只执行了不到半年就执行不下去了,只好重新回到旧法,乙肝病人又不能在餐馆上班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转基因 食品标签 消费者 乙肝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