鍒嗕韩鍒板井鍗�

媒体问卷调查不能不讲逻辑

2014年02月17日09:01  新闻专栏  作者:晏扬  我有话说

  “在我省,记者调查发现,受访者中想过辞职的公务员近六成,但最终无一人辞职”——这是近日河南某报报道的一条新闻,原标题是《六成公务员有过辞职念头》。这条新闻引起网友热议,其中“主流”的声音是挖苦和嘲笑,因为“最终无一人辞职”似乎足以说明“近六成公务员想过辞职”不过是矫情。

  可是,你是否注意到该调查存在逻辑上的悖谬?该报记者分别向机关办公室、公安、教育、卫生、海关等部门的60名基层公务员发放调查问卷,也就是说调查对象全部是在职公务员,问他们有过辞职的念头吗?你现在辞职了吗?对于前一个问题,“近六成公务员想过辞职”再正常不过,在这个辞职、跳槽如同翻书的时代,包括你我在内,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可能大部分人都曾有过换工作的想法;对于后一个问题,记者的询问显得相当可笑——你问在职公务员是不是已经辞职,回答当然是“没有”,本身就是多余一问。这好比开会时领导说“没有到的人请举手”,结果没有人举手,于是领导心满意足地认为人到齐了,岂不可笑!

  公务员主动辞职的确实不多,但并非没有,记者不去调查这些单位近年来有多少人辞职,也不去调查这些公务员为什么辞职,却去询问在职公务员辞职没有,然后煞有介事、故作惊诧地得出“最终无一人辞职”的结论,这可真是“神一样”的逻辑。如果你想用“无一人辞职”来表明公务员待遇不错,那么你可以走上街头,询问几十名正在扫地的环卫工辞职没有,得到的结果肯定也是“无一人辞职”,这是否说明环卫工的待遇不错呢?何况,调查区区60名公务员,就得出“河南省六成公务员有过辞职念头”的结论,未免太偷懒、太草率、太武断了。

  类似不合逻辑的媒体调查还有不少,再举一例:近日,北京某媒体的记者调查90个孩子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发现公务员子女的压岁钱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个调查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引导”人们对公务员子女的压岁钱进行腐败联想。这个意图也许并无大错,问题是调查数据不足以佐证——公务员子女的压岁钱只是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未必与腐败有关。公务员毕竟是一种体面的职业,如果去调查一下媒体从业者的子女、大学教师的子女、科研工作者的子女、白领阶层的子女,他们的压岁钱可能都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能说明什么呢?何况,调查90个孩子的压岁钱,样本太少,有“盲人摸象”之嫌,而在样本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观点先行”的调查往往难保客观全面。

  越来越多的记者注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这本是一件好事,比坐在办公室时拍脑袋强。但是,调查不能“观点先行”,不能带着观点寻找证据。同时,获取真实可靠的调查数据很重要,而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的判断更加重要。媒体调查不能不讲逻辑,更不能为了制造噱头、迎合某种情绪而歪曲事实。不靠谱的媒体调查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 调查问卷 媒体逻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娆㈣繋鍙戣〃璇勮

鍙戝竷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