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家书”咋成了"神预言"

2014年03月01日10:17  新闻专栏  作者:廖德凯  

  日前,安徽省六安市纪委对市政府副秘书长、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工委副书记魏力生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而这位官员,曾在2012年7月写过一封廉政家书。他在家书中说,“作为一名有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时时处处都会面临着很多诱惑,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诱惑,关系到个人、家庭和事业。”

  写“廉政家书”的魏力生,文中既有对权力的惶恐之情,也有着对腐败的感悟,他说:“特别是观看了几部腐败典型案例后,有了较之以前更深的感触”。然而,在魏力生被立案调查之后,再回看这封家书,却充满了“神预言”的荒诞之感。当“感触”成为事实,走上与警示教育反面典型同样的不归路,这封“家书”,是在安慰家人,还是在欺骗自己?

  据报道,魏力生“出事”,应当是与六安的城市建设有关。在他写这封“家书”的时候,他已经在建委干了多年。因此,魏力生的“家书”,恐怕有着其真实的感触,虽则没有在“家书”中“自首”,但所表达的情绪,应有悔悟之意。平淡而质朴的笔调,在今日也不难看出“重新做人”的向往。然而,“不作死就不会死”,既然做了违法乱纪之事,承担后果也是必然。

  这也是目前反腐机制之痛。从本质上来说,限权与监督是对官员的保护,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喜欢自己的权力受限,被人监督。因为权力的存在,许多人为了各自目的而盯着官员,许多诱惑就摆在面前。“衡阳雷政富案”中的一位官员就称,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人能成为柳下惠。虽然这是托词,却也是反映了权力所面临的诱惑之烈。而又因为缺少有效监督,使得官员面对诱惑时的免疫力大幅降低。当主动反腐失去推动力时,只有依靠教育和事后惩戒被动防御了。

  正因如此,如果有效的、能打动人心的教育姗姗来迟,受到震撼的受教育者,也只有通过“家书”自欺并以此欺人了。

  许多人都认为,不要相信贪官的“廉政家书”、“廉政承诺书”之类的东西。但我却认为,这样那样的“书”未必就是官员的违心之作。许多人也或者一开始充满了生机活力,有着一展抱负的雄心;许多人在沦陷之后,也有着真正的痛楚与悔意。应当承认这一点,承认只要是人,都会有正常人、正直的人所具有的基本道德、法律观念,也都有充斥各种欲望的另一颗心。承认这一点,才不会以圣人的眼光看待官员,而是以警惕的目光看待拥有权力的岗位,这样,才有利于建设起阳光透明的权力体系,建设起主动防腐的基石。

  如此,“廉政家书”才不致成为官员落马的预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廉政 官员 家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