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不该成为政协会上的追星族

2014年03月05日09:42  新闻专栏  作者:何龙  

  政协委员中有不少文体明星。这些明星都是许多影视作品里的主角,但在政协会上,他们常常再次成为“主角”。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前,有报道是这样描述其中一个场景的:

  人民大会堂东门,明星委员们又一次成为了媒体追逐的对象。“姚明来了!”姚明一下大巴车就被记者发现了,随后人群像海浪一样涌向姚明。姚明见势试图溜边走却没能成功,最终在人群的簇拥下,姚委员最终一点点挪近了会场……

  同样,当刘翔、莫言、成龙、崔永元、冯小刚、濮存昕等出现时,也少不了被记者围追堵截。当成龙和刘翔出现时,安保人员还专门对记者“清场”。

  在追逐明星中,一些记者提了什么问题?从报道中我们看到,赵宝刚被问“你看《来自星星的你》了吗”,金铁霖被很多记者追问是否看过《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

  如果只看记者的追星涌动和追星问题,我们可能会以为这里正在举行金鸡百花奖。

  作为明星之一,崔永元也看到了在两会上追星所带来的问题。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政协有很多为老百姓说实话、办实事的委员,但媒体好像就愿意报道我们这些熟脸的。很多院士的发言我觉得更有质量,可能没人认识,就没人报道他们。”

  在新闻价值观里,名人在价值排行中名列前茅。这意味着只要有明星,就能拉动受众的注意力。为了这种注意力,媒体必须借助明星这块“目光磁铁”。因此在政协会上“狩猎明星”,反映了媒体“注意力经济”的需求,也许无可厚非。

  问题是在政协这样严肃的政治会议上,一些记者仍然以娱乐记者的身份出现,“不问苍生问‘星星’”,除非是韩国记者,否则就与政协会议的格调南辕北辙了。

  当然我们还知道,一些记者在两会采访过程中追星,未必都是为自己所服役的媒体着想。有的记者本身就是追星族,他们需要接近明星,需要签名,需要合影……

  从理论上说,明星比一般人更具传播力,同样的话经由他们的口说出来,往往能起到扩音器的效果。但能否取得与政协会议相匹配的传播效果,前提是明星有没有参政意识和议政能力,以及记者是不是采访了合适的明星,提出了恰当的问题。如果提出的是诸如是否看过《来自星星的你》、《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之类的问题,那么他们还是做回娱乐记者更为合适。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明星都能像崔永元那样,在参加会议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研究准备议案,一些明星只是被动地出席了会议,或者把参加会议当作另一种秀。而一些没有多少名气的委员,他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有备而来,在会上提出了高质量的问题议题,但往往因为不是明星、语不惊人而得不到记者的关注,使得问题议题无法为民众所广泛知晓。

  在严格意义上,政协会议不应成为秀台,但客观上常常会成为各色人等的展示舞台:它不仅检阅政协委员的水平,也同时通过作为媒体代表的记者,展现媒体的成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政协 明星 记者 追星族 两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