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两高”报告,亮点中隐含暗点

2014年03月11日09:34  新闻专栏  作者:何龙  

  昨天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了工作报告。“两高”报告都有一大堆数据,是一种剂量不小的催眠药,尤其对那些在会前已经阅读过报告文本的与会者来说,催眠效果更加明显,这就无怪乎有一位代表在听报告期间溜了出去,躺在一张沙发上独享清静了。

  数据尽管不讨人喜欢,却能见证本届“两高”工作成绩的不同之处。最大的亮点,在于对经济犯罪、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立案侦查和审判。

  高检的报告显示,对各类职务犯罪,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同比分别上升9.4%和8.4%。突出查办大案要案,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案件2581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871人,其中厅局级253人、省部级8人……在境内外追缴赃款赃物计101.4亿元,会同有关部门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762人。

  高院的报告告诉我们,各级法院审结传销、走私、洗钱、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内幕交易、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5万件,判处罪犯6.9万人。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万件,判处罪犯3.1万人,其中包括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几乎每隔几天就能看到级别不低的官员被收审的消息,但具体有多少,我们没有确切的数字概念。现在,这一数据在我们面前显现了,我们有怎样的感受?

  职务犯罪被查处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首先它是个好消息,说明现在有动真格的样子了;其次它也是坏消息,说明职务犯罪十分严重,而且实际犯罪率决不止于这些字面数字。

  同样,追缴赃款赃物计101.4亿元,这看起来好像是个大数目,我们应该庆幸能追回这么多的赃款赃物,可是相信这只是冰山一角,被花掉、被藏匿、被转移的远高于这个数目。

  对检察院和法院来说,办案的数目越大,涉案官员级别越高,成绩也就越大;但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办案的数目越大,涉案官员越高,清明度和廉洁度也就越低。因此“两高”给出的数据,既是亮点,也是暗点。

  但职务犯罪既然是客观存在,立不立案,侦不侦查,判不判刑,它都在那里,因而“两高”的巨大办案数目,终究还是让我们看到一点希望,总比那种一边案发连连,一边莺歌燕舞更能表现敢于面对现实。

  在“两高”的报告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司法公开问题,尤其是借助网络这种现代媒介作为司法公开的载体。高院的报告显示,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情况,济南中院通过微博全程直播薄熙来案庭审情况,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微博直播薄熙来这种级别官员案件的庭审情况,是一次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尝试,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当然,这样具有示范意义的直播,似乎还没有起到更大的示范作用。也就是说,许多法院在本该透明审判时还不够透明。而这样一次透明庭审能得到如此之多的好评,也说明它难得一见。实际上,公检法在利用现代媒介方面还有大量的事要做。如果民意的反映和沟通渠道畅通,许多上访可以不必有,许多谣言不会有空间。在当下,电子媒介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但对它的使用状况显然远未达标。

  法律是守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堤坝。如今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冲破道德与法律底线的案件频发,都与司法不够公正有关。这次的“两高”报告,主要还是彰显过去的成绩和陈述未来的打算,却没有太多涉及司法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呈现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司法制度改革的具体计划。这进一步表明了这次的“两高”报告略有亮点,但亮点还不够多,其中还同时隐含着暗点。

  (此文为新浪独家约稿)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两高报告 职务犯罪 公平正义 微博庭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