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鸣
从美剧到英剧近两年,随着《唐顿庄园》、《黑镜子》、《神探夏洛克》等剧目的流行,不少美剧迷把兴趣转移到了英剧。和美剧比,英剧大多文本经典,台词考究,制作精良,一季3集的迷你剧长度也让追剧变得不那么辛苦。“无论是古典优雅的《唐顿庄园》,还是卖腐无极限的《神探夏洛克》,那浓浓的古典主义氛围,仿佛那个年代一切都好似一首矫情却又闲散精致的抒情诗,我们明知回不去了却又乐此不疲地一次次向过去奔去。这种怀旧情节或者说复古范,在美剧《广告狂人》以及《幻世浮生》中都有充分体现,可以说是英剧影响美剧的典范。”潘荣说。
论及英剧和美剧在审美趣味上的差别,潘荣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去年的《呼叫助产士》。“这是一个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伦敦东区助产护士们的日常生活。剧中主人公詹妮·李在全剧最开始说:‘我本来可以去做钢琴家,我本来可以去欧洲,我本来还有很多选择,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来这里。’她最初只是为了逃避无望的爱情才选择了来到伦敦东区做护士,但后来她慢慢的发现了这份工作的可爱,人的可爱。”潘荣说,“这部剧在英国收视和反响都非常好,成为自2001年新收视测量系统采用之后,10年来BBC1台收视率最高的英剧。同样是讲女性故事,相比之下,无论是早年的《欲望都市》还是近两年的《口红丛林》,这些美剧展现的女性视角就肤浅得多,毋宁说女权是这些剧目的一个噱头,剧情发展到后面,还是回归到主流社会的传统价值中心。”
2013年,是英国老牌科幻剧《神秘博士》诞生50周年,这一原本小众的剧目突然变成了热门。Komo是《神秘博士》的死忠“粉丝”,她2009年看了这部剧,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神秘博士》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坑,你看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它以前出过那么多的东西,书、衍生剧、广播剧,好多好多,补都补不完,是那种一辈子都看不完的心情。豆瓣上有专门的讨论组,里面的‘粉丝’很多都是考据派,会去研究里面的科学依据,时间线,还会画很多分析的图。讨论和考据其实是比看剧本身乐趣更大的一件事情。而你要看完了之后才能跟他们去讨论。”
Komo有一个朋友,因为是《神秘博士》的“粉丝”,出国留学时候去了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在那里,她发现不止可以去寻找剧中拍到的外景镜头,而且格拉斯哥本地就有一个专门讨论《神秘博士》的庞大组织,覆盖各年龄层、各种职业的男女,定期聚会,包下整间咖啡馆来讨论剧情,并且还自费出杂志,叫作《神秘博士通讯刊》,每期内容都是新鲜的八卦和专业的考据。
“《神秘博士》这部剧跟一般的电视剧不一样在于,它不再是一个虚构的电视剧的概念,而是和现实生活同步的人物和故事。在英国人心目中,一旦一个演员演了博士,他就永远是博士,即使不演这个电视剧了,出同题材漫画也会照着他的形象画,出衍生的广播剧也会请他来录。博士就好像一个现实人物,过上了真实的生活,圣诞时候会出圣诞特别片,复活节出复活节特别片,哪儿发个什么洪灾、地震,或者联合国有什么慈善活动,会再单独出个5分钟10分钟的小短片。一个演员一旦接演博士,就会受到全英国人的关注。如果BBC宣布说要换博士了,换之前甚至会有赌局,大家开赌盘,赌谁是下一任。为了告别每一个博士,BBC会特意为这个演员在剧集之外拍好多好多东西,比如做博士告别音乐会、博士告别短片等等。”Komo说。
2013年8月,BBC联合英国大使馆在北京搞了一场“BBC英剧派对”。本来是一个媒体看片会,旨在推广英剧的国内市场,重点是邀请国内可能对英剧版权有购买意愿的客户。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想对潜在客户证明,英剧在中国也是有“粉丝”群的,这场看片会在微博上公开了50个名额,让“粉丝”们报名参加。与这条消息同时放出来的另一条消息是,看片会上会有一比一原版的神秘博士的飞船Tardis,从英国空运过来。“‘粉丝’们一下子就沸腾了,因为好多人没有机会去英国看原版实物。于是每天微博上都有好多人写了几页的长信,或者画了好多漫画,或者刻了橡皮章子,似乎是耗尽生命去表达热爱的感觉,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被抽中。后来名额实在不够满足,就不断增加,从50个增加到了80多个。”Komo回忆道。
她还记得,由于“粉丝”的热情,这个本来是严肃商业场合的“英剧派对”成了名副其实的狂欢聚会。“有的人置齐了好多衣服道具,在现场装扮上。有一个细节特别逗。现场有个大屏幕,会播放‘粉丝’们之前发的微博。主持人念到一段是表达自己特别喜欢《唐顿庄园》,还附上了自己画的特别传神的唐顿三姐妹的画,结果马上被工作人员阻止了。原来《唐顿庄园》并不是BBC投拍的,是ITV的。但是英剧迷们其实没有分那么清。大家概念里的英剧,就好像都是同一属类似的。”
《神探夏洛克》是Komo等许多英剧迷的另一爱好。“就是拍得太慢了,一年才3集,一等就是一年,大家都戏称它为‘三级片’。”Komo笑道,“我看英剧,基本就是从感兴趣的剧集的编剧和演员出发去寻找新剧看。BBC的迷你短剧一贯制作精良,《理智与情感》、《南方与北方》、《道德的刑场》,都很好看。《黑镜子》的呼声特别高,大概因为它是一个黑色题材的剧吧,类似比利·怀尔德以前拍的‘黑色电影’,但是电视剧里还没有出现‘黑色电视剧’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特别正面的价值观,也许这就是它走红的原因。可是论深刻的话,我觉得比它深刻的电视剧还有很多,HBO《六尺之下》(Six Feet Under)就是其中一部。”
本文节选自《美剧2013:我们看什么》(原文刊于2013年第52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