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帖: 广东官员形象真的最差?

2014年08月13日13:33  新闻专栏  作者:一图观政  
各省官员素质的形象危机度各省官员素质的形象危机度

  说明:

  形象危机度(%)=某省案例数÷全国社会责任事故典型案例总数

  典型案例总数=2013年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报道的负面新闻事件2074个。(注意:调查结果受到媒体报道偏好的影响)

  图例:

  红色:6%以上 卡其:3%-6% 黄色:0-3% 绿色:0

  由此,该报告认为,在官员素质所导致的“形象危机度”排名中,广东第一。换而言之,广东官员“五毒俱全”,造成了最大的形象危机(?)。

  那么,数据真的能推导出这一结论吗?@一图观政特地找到了该报告原文进行分析,试图从研究本身去寻找答案。

  一、中央媒体有多大代表性?

  该报告抽取了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2013年的全国形象危机典型案例。为什么要把媒体锁定在这三家中央官方媒体身上?报告里本身的解释如下:“在研究中默认上述来源会对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真实事件进行报道或转载,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负面事件的真实性和形象危机研究的客观性。”

  样本全部来自三个同类的中央媒体,没有岔开地域、属性、媒体背景去更全面地取样。如果选取来自不同地域的全国媒体、不限于官方央媒,或许能减弱“是不是北京的中央媒体特别喜欢报道广东官员的负面消息”这些质疑。

  二、官员素质差or媒体曝光高?

  该报告中“官员形象危机度”计算方法是:官员“形象危机度”=媒体报道中的官员危机案例的数量÷所有危机案例的数量。这个计算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需要考虑该省的媒体发达程度,以及对该省的整体报道量。假设某省因为媒体发展程度等原因,负面新闻、中性新闻、正面新闻都很多,那么只考察该省负面新闻占全国所有负面新闻的占比,进而得出形象危机的结论,应当是不合理的。某省媒体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对地方政府的曝光率自然就会上升。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搜集所有官员报道的正面、中性、负面新闻,通过计算负面新闻在其中的比重得出官员形象危机度,这也并不完美,而且大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和成本。

  三、“官员的中央媒体形象”=“官员形象”?

  该报告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将官员在媒体报道中体现的形象等同于官员形象,似乎媒体报道什么,官员整体的形象就是什么。

  《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在分析媒体报道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社会态度的问卷调查。广东虽然在官员负面报道中“勇拿第一”,但在1469名被调查者对官员素质的打分里,广东的官员素质也拿到了67.5分,全国排名第9名。也就是说,即使暴露在媒体对官员负面报道的狂轰滥炸中,广东官员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也似乎“不算太差”。

  换而言之,媒体中的形象,不一定代表民众心中的判断。

  四、总结

  其实,该报告更贴切的结论是:三大央媒在2013年突出报道了广东官员的负面典型案例。

  但是央媒是否真的能做到“均衡报道”,尚值得商榷。而且媒体的高曝光度,也有可能导致某省的官员负面新闻更多,而民众对官员的形象判断不一定完全依赖于媒体报道。

  @一图观政认为,每一次从数据到结论,都需要更加客观、综合地考虑和推导。

  五、致谢

  在提出质疑意见时,@一图观政也对研究工作予以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一图观政感谢《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在构建形象危机指标上所做的努力和尝试,以及它对“官员形象”这一热点问题的关注。该报告厚达580余页,公布了大量数据,方便了其他人开展研究。

  最后感谢每一位耐心读完这篇分析文章的读者。

  请将本文转发给所有追求真相的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官员 形象危机 中央媒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