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新京报媒目
沸沸扬扬了近四个月的“博导诱奸门”,终于落下了一声“响儿”。
10月13日,《东方卫视》在节目中再度抛出新证据,直指厦门大学博导吴春明“在办公室拿出避孕套”、“给学生发暧昧信息”后,厦门大学官方微博于10月14日21:30发布了《关于对吴春明处理情况的通报》。
通报称,现查明,吴春明与一名女研究生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并对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骚扰行为。经研究,决定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
对于处理结果,举报者“汀洋”回应媒体说,不满意。厦门大学应该开除吴春明,“处理结果太温柔”。在媒体和网友的质疑声中,厦门大学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一波三折的“博导诱奸门”
几个月来,民意关切不断,当事人爆料不断,而高校及主管部门行动迟缓……
华声在线对事件做了简单梳理。
2014年6月,网友“汀洋”首次未点名揭露厦大博导性骚扰女学生事件;之后,另一女学生“青春大篷车”发微博声援,披露了一些细节。
7月12日,厦门大学作出回应,中止涉事教授吴春明的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导研究生,同时陷入为时不短的调查取证阶段。
之后,厦门大学122名历史系学生向调查组公开支持吴春明的联名信, 76名厦大学生和校友为校长寄去防范校园性侵联名信,让事件一时间扑朔迷离。
10月13日,《东方卫视》在节目中披露第三个受害者“路法西”,并出示与吴春明的聊天记录等证据,指认吴春明“性骚扰”。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曝出,事件变得明朗起来。光明网指出,QQ聊天记录被曝光,吴春明骚扰、性侵女学生的事实已经是证据确凿、板上钉钉的了。在通话记录中,吴春明多次使用诸如“现在吻你你不要打我”、“抱一抱是疼疼你呀”、“你越来越甜”、“我不再骚扰你了”等带有明显挑逗、暗示色彩的词语,这不是性骚扰又是什么?
教育部“红七条”与博导诱奸
“性骚扰”、“诱奸”,让人不得不与教育部刚刚发布的规定,禁止高校教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联系起来。
10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及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汀洋对此进行比对,从“红七条”的规定来看,吴春明至少触犯了四条禁令。“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针对厦门大学的处理结果,她担心,不仅保留了吴春明的公职,还保留了他的教授职称级别,他现在仍可享受厅级待遇,说得通俗点就是吴春明在放5年的带薪长假,5年后厦大可再聘用他任博导。
不仅要对涉事教师处理,光明网说,针对教育部的《意见》,对于吴春明骚扰、性侵女学生一事,厦门大学负有连带责任,校长则是第一责任人。
诱奸女生仅“一撤了之”?
通报言辞激烈,处理却稍显温和。网友@闲散一石反问,厦门大学处理“失德”教授有何难言之隐?一个严重违反师德的人,一个被公众指责的人,居然只是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
新京报在评论文章里建议,个案推动式处理未必能复制,在性骚扰问题上也一样。对厦大方面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给学生和公众一个结论,更是必要的机制性反思;而教育部门在立规约禁止性骚扰外,也要多在如何防治上着力。
网友@宋朝押司提出疑问 ,这样一个刺激公众底线的事件,仅有厦门大学几句声明。不见福建警方,也不见教育部门介入调查。
在东方卫视节目现场,针对观众对“青春大篷车”与吴春明开房仅仅是“权色交易”的质疑,代理律师李莹表示,“老师利用学生在升学、深造和圈子里发展的需求进行威胁、利诱,这背后的实质就是权力控制关系,女方无法反抗。”
谈及在媒体公布的第三位当事者提供的证据,李莹说:“如果要说性骚扰,这些证据在法律上是很有力的。”不过,是否有对簿公堂的那一天,李莹表示,目前“青春大篷车”没有考虑。“但从公民权利来讲,起诉是没有问题的。”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赵晶磊
(本文首发新京报新媒体,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闁哄倻澧楀顔炬媰閿斾勘浠涢柨娑欑煯閹广垺鎷呴弴鐔告毆閻犳劕缍婇。鈺伱圭€n亜鍏婄紒浣靛妺缁变即宕ㄥΟ鑲╂惣妤犵偛鐏濋幉锟犳儍閸℃洝绀嬮悹鍥х墦閻涖儵鏁嶅畝鍐惧殲闁告洖銇樼粭鍌濄亹閹垮嫮纾�闁绘劗鎳撻崵顔芥交濞戞ê寮抽悹鍥烽檮閸庯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