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晚上,一艘载有456人的旅游客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侧翻沉入水中。
读到这个新闻,首先想到一句最令人绝望的话:万丈高楼一脚蹬空,扬子江心断缆崩舟。黑夜,大船倒扣,大风,大雨,大浪。想到沉船的人们,仿佛自己也置身在一艘动荡不定的大船。
绝大多数人,是在6月2日早上得知这个消息的。那天早上,43岁的张辉从那艘沉船上坠入水中又过了10个小时的漂流之后,已经获救。更多的人,当时可能还在船舱里,即便有幸从船舱中爬出,也难以像43岁的张辉那样,可以在大风大雨的江上拼搏一夜。
生命尚在打捞,悲伤暂难宽慰。船上老人居多,他们共同属于一支规模庞大的“夕阳红”旅行团。
数天前,河南鲁山县,一座养老院大火,38个老人葬身火海。一个老人,被亲人送进养老院似乎有点凄凉,而被亲人送入旅行团去看风光,则会相对“风光”一些。在这个老人占比日益增大的国家,还会有人更多的老人去养老院,还会有更多的老人去观赏大好河山。
这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在政治封闭、教育缺失中长大,除了个别仕途顺利,经商发财的,大多数没有过上多么富足的生活。能够登上夕阳红游轮的老人,是幸福的老人,他们的儿女都是孝顺的。
一个71岁的老人,提前1个月购买了船票,每天计算出发的日子。5月28日,他坐了3个小时大巴,赶到南京五马渡码头,踏上了这次旅行。这个老人,或许船上遇到了65岁的朱红美。朱红美与10多个老朋友在那天也说说笑笑地登上了这艘叫“东方之星”的游轮。
这些老人们,在船上,打牌,聊天,靠近景点的时候,弃船登岸饱览山河。
6月1日的大风大雨,他们一定都看到了。但没有人会相信,如此庞大的一个轮船,有可能被恶劣的天气倾覆。
新华社是这样报道东方之星倾覆直接原因的:6月1日21时30分许,东方之星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人民日报上的专家说,这类风灾,范围小,流动快,威力大,破坏性极强。这两家国家媒体的信息透露出,这是一场不可预料的自然灾难。
我们都生活在自然之中,每一场灾难,都涉及与“大自然”的关系。比如,5月20日,贵阳市市区内,一座9层居民楼,遭遇山体滑坡而垮塌。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在这场灾难中有多少人丧生。
如果5·20贵阳没有下雨,那座垮塌的楼是否真的安全?如果6·1长江上风平浪静,东方之星是否还有安全隐患?我们不会知道。
你居住在哪一栋楼里,你乘坐哪一艘大船,其实,并非全由你来决定。每一个人,身处一艘庞大的船,看上去好像获得了绝对的安全感。但每一艘即便足够庞大的船,又何尝不是大自然里的一粒尘埃?当一场不期而至的“龙卷风”,出现在报纸上,大船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已经被表述为一粒尘埃。
为了一个美好的旅程而出发,因为一场“龙卷风”而倾覆。这样的故事,太沉重也太多。面对每一次这样的无妄之灾,仿佛无处也无需追究“人”的原因。这就如同,在历史上,无数次血流成河,有时候一场运动就将社会倾覆,往往也就被一句“历史的必然”概括。
漫长的历史,仿佛就是长江。漫长的长江,仿佛就是历史。白发渔樵江渚上,多少生命无声地沉入水底。一艘艘的大船,还将继续穿行在不舍昼夜的江上和历史之中。想一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一艘大船之上。船上的人们,或许,有的贫穷,有的富贵,其实都是命运共同体,都为了一个美好的旅程而出发,都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