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廖保平
最近,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该报财经专栏撰稿人科林斯的一篇标题为“印度龟将超越中国兔”的评论文章,认为,“印度的民主机制将使该国经济最终超越中国”。印度《经济时报》29日也称,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印度政府中许多人相信,这可能是印度的时刻。
这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数据低迷,人民币持续贬值,资本外流和低端制造业外迁,加之今年下半年以来深陷股灾之中,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说“印度龟将超越中国兔”,比如今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印度应把握赶超中国良机》,认为作为亚洲新兴市场大国之一的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超越中国。
从数据上看,2014财年印度经济增速达7.3%,创4年来新高,史无前例地与中国的差距缩小到0.1个百分点。进入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更加强劲,一季度,7.5%的GDP增速将中国同期7%的增速甩在了身后,而中国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创6年来新低;二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7%,与中国持平,也就是说半年下来,印度经济增速已经超过了中国。下半年中国经济恐难有起色,说不准增速还会跌破7%,而印度高于7%的可能性更大,两者差距将扩大。这也基本吻合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IMF所作的预计,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将超过中国。
关键是,这或许将是一个转折点,印度经济增速将长期压着中国走,这主要由两个因素所决定。
首先,两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国正慢慢告别过于依赖信贷和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或者说要摆脱严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处在调整结构,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转向主要依靠创新拉动、依靠消费拉动,进入“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产能过剩,内需乏力,创新不足,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官方不得不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由超高速调到中高速,在2014年增速跌破7.5%的情况下,官方已经接受并告诫民间也接受:增速下行已是铁定,将来甚至允许增速波动于6%到7%的之间。——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也无法接受的。
而印度则正处于经济增长周期。高盛的一份报告称,印度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它的经济形势要好于以前。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已经收窄,之前居高不下的通胀也已下降。廉价石油是一个福音。
至少在经济结构上,目前印度较中国可靠,中国还需要更大的努力来刺激消费,印度经济则在更大程度上由消费驱动——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在印度,消费占GDP的比例超过70%,而中国还不到50%。所以,印度不太可能遭受如今困扰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剩的后遗症。
其次,从人口结构看,印度占有很大的优势。有学者研究说,印度的年轻人口不像中国那么快老龄化:印度低于15岁的人口数量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只有五分之一。里昂证券(CLSA)估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起已开始下降。印度的劳动人口比例仍在上升,到2030年应该超过中国。也就是说,当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吃完了,印度的人口红利还将持续增加,这一增一减,就是印度超越中国的重要条件。
事实上,我们已经能明显地感觉到,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正不断地向东南亚和印度迁移,具有劳动力多、劳动力成本低的印度很有可能凭制造业起飞,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摆脱贫困,追赶中国。
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人口结构,印度都比中国有利得多,这些都有可能使印度长期占据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印度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中国则潜伏着未富先老、未富先衰的危险,中印经济的结构与人口结构是非常大的不同,印度经济增速赶超中国的压力倒在其次。
当然,印度的经济总量仅为中国的1/5,2014年,中国GDP保守数字是10.16万亿美元,印度GDP为2.13万亿美元,即使按照10%的增长率,以复利计算大约7年翻一翻为4.26万亿美元,仍不及中国现有GDP的一半,就算再加上7年也达不到中国今天的GDP总量。这就等于说,到2030年之前,中国GDP年年零增长,印度GDP也不可能超越中国,而中国可能会14年时间零增长吗?几乎不可能。
所以,我们不必为印度超越中国杞人忧天,但是中国最怕的是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顿状态,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如印度竞争,又无法在高端产业方面与富裕国家如美国竞争,因而陷入停滞,无法完成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
一个严重依懒“效能合法性”的政府,一旦出于“效能”低下,从而导致社会不满,矛盾加剧,甚至社会动乱,则不要说经济正增长难以实现,负增长都有可能,那么,印度经济总量超越中国并非天方夜潭,这也正是科林斯们持“印度的民主机制将使该国经济最终超越中国”的理由。
所以,中国目前一个极大的考验不是跟印度比速度,而是如何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升级转型上有突破,在新兴产业上有作为。这两者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就要形成激励而不是压制人的创造的制度环境,这是核心中的核心,却又是知易行难的所在。
(首发无界新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