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怎样让中英从此幸福地在一起?

2015年10月19日09:29  新闻专栏  作者:观察者网  我有话说
1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接受央视采访,愿做中国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1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接受央视采访,愿做中国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文/罗思义

  从19日至23日,习近平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其本身已具有重要意义,但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反映出中英两国互惠互利关系的基础。这次访问也是两国展现克服分歧原则的一部分。

  中英差异使两国互动合作卓有成效

  当前的中英两国发展态势显著不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按照当前汇率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才刚刚开始。

  英国只有中国大约二十分之一人口,人口总数排在全球第22位。英国仍然是个重要经济体,但已无法与中美两个超重量级大国比肩。英国GDP以当前汇率计算在全球排名第五,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排名第10.

  历史上,英国有过数百年的辉煌,曾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最强大的国家,但是,这个位置已经被美国,以及逐渐崛起的中国所取代。

  然而,因为于其长期的发展,英国人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中国人努力的目标:英国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是中国的三倍。

  但是这些显著的差异也让我们关注到一个事实,从基本的观点来理解,不是两国的“同”,而是“异”,带给两国卓有成效的互动合作。习近平访英将展示这一点。

  首先,经济上的差异。中国是世界头号工业制造大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还保持着高额的加工贸易顺差。而英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最严重的衰退,制造业占经济比例下降幅度排全球前列。数十年来加工贸易长期赤字,但在金融和其他服务业方面有巨大的贸易盈余。

  即使在制造业内部,中英两国的差异也非常惊人,英国仅存的制造业部门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产品行业,比如药品,而中国截至目前都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制造业大国,而且其制造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宽泛。结果是中英两个经济体互为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这是劳动力国际分工原则和比较优势最生动的例子。

  正因为两国经济高度互补,经济互动十分活跃。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国家,英国也是欧盟内对中国投资排名第二名的国家。两国的贸易额2014年增速达到15%。

  英国在中国找到了发展机会

  因此,两国对双赢经济方案的具体内容没有疑问。凭借自身的技术和在全球金融服务业上的国际地位,英国在中国找到了做生意的巨大机会。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超过纽约和东京的总和。这使得英国有强大的优势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也正是中国的利益所在。据报道,伦敦将成为世界第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并已发行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政府主权债券。

  今年3月,英国还拒绝了美国抵制亚投行的建议,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加入亚投行,这是英国重视中英经贸关系的重要象征。

  接下来,中国还有浓厚的兴趣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金融去投资英国的基础设施项目。

  在未来十年内,英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发电厂将被替代;此外,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最近一次访华时宣布,170亿英镑的双轨高铁项目的公开招标,中国对此有浓厚兴趣。中国现在已经是拥有世界上最大高速铁路系统、并积累了相应技术水准的国家。

  英国人对当代中国认识匮乏

  文化、教育和民间交流的机会也很巨大。莎士比亚、阿加莎·克里斯蒂、哈利·波特以及其他古典和现代的英国文化输出品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广受欢迎。

  可惜的是,英国对中国的理解,相对中国对英国的理解,相对滞后。正如中国驻英国前任大使傅莹所说的,“相比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西方社会缺乏对中国的权威和客观的信息。”

  这也适用于文化领域。英国对当代中国发展的认识匮乏,但大英博物馆西安兵马俑展览、国家画廊清朝帝王展览等,都吸引了大批观众,显示出英国人对中华古典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中国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时,英国媒体上大量报道并且高度赞扬。中国的崛起因此也提高了英国人对当代中国成就的认识。

  至于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英国大学里学习,这比任何其他国家的学生都多,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是在英国学校里中文课程也越来越多,这是个新趋势。如果说谁家孩子在学中文,这成了身份的象征。这足以表明中文在英国的普及。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最近也称,“每天晚上我在唐宁街的家里都会接触到中文,因为我12岁的女儿要做中文作业。”

  因此,中英两国在多个领域,从彼此的双赢获得的收益是巨大的。

  从阴影到蜜月期

  不幸的是,几年前,这种潜在的双赢格局被英方一次判断失当的举动打破了。即卡梅伦首相与达赖喇嘛的会晤。达赖喇嘛以宗教首领为虎皮,事实上在从事政治分裂活动。这次会晤很明显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并且违背了英国对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承诺。这相当于戴高乐对加拿大的那个臭名昭著的分裂主义演讲口号,‘Vive Le Quebec Libre!’(自由的魁北克万岁!)

  这次会晤,自然而然给中英关系蒙上阴影,中国在超过一年时间里都拒绝和英国举行高层会谈。

  双方都因这次会面而受损。但是,因为中国正在高速增长,从而英国比中国的损失更大。万幸的是,英国政府转变了立场,不再接见达赖,使中英关系回暖。

  卡梅伦今年早些时候曾访问中国,乔治·奥斯本访华时更是提出,英国想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佳伙伴。对于习近平的访问,英国正在尽其所能为中国主席铺好红地毯,以最高外交规格邀请其下榻白金汉宫。很明显,英国想要竭尽所能,克服中英关系曾经出现的罅隙,而中国正在对此作出回应,因而彼此都能从中获益。

  经历了困难的阶段,当前的中英关系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往来作出了表率。正因为中英经济的差异,而非相似性,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成果才如此丰硕。中英双方都必须维护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至于文化和人民之间的交流,中国主席习近平准确地描述过:“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

  幸运的是,这些原则正在促使中英关系向有益于两国的方向发展。

  中英关系的现状可归纳为:英国弥补之前的过错,英国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在确保习近平的访问在蜜月氛围中进行。如果过去一年的原则能够得到长期坚持,中英关系将由蜜月期走入长久而幸福的婚姻。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 英国 中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