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再见,2015再也不见

2016年01月01日17:06  新闻专栏  作者:王海涛  
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需要一些安慰,来缓解累积一年的焦虑 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需要一些安慰,来缓解累积一年的焦虑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海涛

  这是2015年的最后一个晚上。

  一年前的这个晚上,新闻联播里播发了国家领导人的新年贺词。我还记得,那天晚上那篇瞬间传遍网络的贺词,关键词是“为人民点赞”。新的一年,就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在被点赞的人民面前,悲喜交加地展开了。

  一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2015年元旦的早上,我坐在深圳蛇口码头的候船大厅里的景象。那场景,仿佛就是昨天早上。我侥幸遇到有人退票,买到了一张一小时后“发车”的船票。然后我无聊地坐在乱糟糟的环境里,在等船时间里,写下了“海涛评论”2015年的第一篇稿件:《太阳照常升起,悲伤依旧绵延》。

  之所以写下那个标题,是因为头一天的夜里,上海外滩发生了严重踩踏事故。那天夜晚,外滩据说有一场跨年的欢乐,结果发生了一场跨年的悲伤。那一夜,人潮汹涌到外滩,迎接新年的到来。结果,36人因为踩踏而身亡,再也没能看到新年的太阳。他们的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17岁。

  人间惨剧,看似在不可预料中发生,而事后却往往被发现,每一场惨剧,都早已经埋下伏笔。只是,我们要么因为被蒙蔽而看不到,要么侥幸地不以为然,要么无能为力地承受。于是,那些不幸的人们遭遇到的不幸,像命中注定一般。

  新年之夜发生的外滩踩踏,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这“绝大多数人”,包括6月1日东方之星上的乘客,包括8月13日天津滨海新区的居民,包括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的居民。一年过去了,外滩上的悲伤,早已经被淡忘;半年过去了,东方之星的悲伤,也已经渐渐沉没,深圳滑坡的悲伤,也正在被我们的记忆“消化”。

  在这一连串的悲伤里,那些无辜沉没的生命,曾经跟我们一样手持船票,对2015满怀期待,却被迫中途下船。这让有幸依然在船上的我们,活在一种焦虑之中——我们确定灾难并没有在2015年终结,而又无法确定,在2016年,被迫下船的人都有谁。

  所以,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需要一些安慰,来缓解累积一年的焦虑。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新年献辞正在批量生产。它们的主题,大多是展望未来祝福明天。这种心理按摩当然是普遍需要的,它看似在迎接新年新气象,却意在加速遗忘旧年旧悲伤。它给我们一种幻觉,跨过这一天,旧年的悲伤不再绵延,新年的希望就此点燃。

  这尽管有自欺欺人自我麻醉的成分,却是我们所需要的。就像饭局上的酒所制造的微醺,未必健康,却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是的,在岁末年初流行祝福的时刻,罗列灾难,讲述悲伤,有些不合时宜。所以,在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里,听到国家领导人在2016新年贺词里罗列上述灾难,我还是有些意外的。领导人是这么说的——

  这一年,我们有欣喜,也有悲伤。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深圳滑坡等事故造成不少同胞失去了生命,还有我们的同胞被恐怖分子残忍杀害,令人深感痛心。我们怀念他们,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有人如去年此时一样,迅速解读出贺词中的各种深意,也有人迅速总结出领导人办公室里的新变化。但我更愿意记住“逝者安息、生者安康”8个字的祝愿。只是,逝者是否已经安息,我们不可能知道,对他们而言,这个世界已经终结,已经毫无疑义;而生者能否安康,我们虽未可知却必须期待。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安康,多么希望,能用这样一句话就此向无妄之灾作别。是的,我无意写出一篇与雾霾同色的文字纪录过去一年的悲伤。相信,新的一年,北风还是会掠过城市、村庄、田野,带来蓝天白云;相信,新的一年,我们会见到想见的人;相信,新的一年,美好的事情一定会有的。

  好吧,2015年再见,2015再也不见——再也不见,2015年发生的那些灾难和悲伤。是的,如果,2015年的那样的踩踏再也不见,如果,2015年那样的沉船再也不见,如果,2015年那样的爆炸再也不见,如果,2015年那样的滑坡再也不见,我们才算真正进入一个“新年”吧……

  (首发公号“海涛评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灾难 新年 2015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