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保姆案警示:不要做中国人的老人?

2016年01月02日15:54  新闻专栏  作者:陶舜  
毒保姆案警示:不要做中国人的老人? 毒保姆案警示:不要做中国人的老人?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陶舜

  近日,涉嫌以肉汤下毒、尼龙绳勒脖子等方式杀害8名雇主的毒保姆何天带在广州市中院受审,引起舆论严重关切。此案更牵出另一个毒保姆陈宇萍,作案时间更长、涉案可能更多。两个毒保姆都来自粤北、在同一片家政公司上岗、作案时间相近、作案方式高度雷同,让人怀疑这会不会是部分地区的行业潜规则?

  毒保姆为了在短短几天内赚到数千元月工资,不惜置服务对象于死地,或投毒,或阻止抢救和治疗,其人性的沦丧已不必多说,而这种行为竟然能屡屡得逞,不得不令人反思,是什么催化了这些悲剧?

  毒保姆的直接诱因是一种带着人文关怀色彩的“解秽金”。应该说,这个潜规则最早的出发点是好的,人们认为保姆接触过世的人,沾染了晦气,老人去世后,雇主没有按天计费而是给足一个月工资,其实是当作一份安慰金,给保姆解秽。没想到久而久之就被某些人性泯灭的人钻了空子。

  毒保姆的案发给这个行业添上了一层黑暗色彩,其个人的违法与得利,将让同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承受更多的不良预期。同时也暴露了这个行业的乱象,雇主无法查询毒保姆的案底,导致有不良记录的保姆在面对下一个雇主的时候,仍能以崭新的面貌去议价,且还理直气壮地提出行规,“哪怕一两天也要按月付费”。

  如今东窗事发终于提醒了人们,在遇见这种要求的时候应该有所防范。毒保姆案发之后,家政服务的从业者如果想要重建信誉,建立人才档案并开放给雇主查询应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有质量的议价和交易。

  毒保姆案更折射出当前养老状况的诸多窘境。首先,有的家属确实对老人的死因掉以轻心,毒保姆作案方式往往拙劣,包里放老鼠药的情况颇多,无论投毒还是掐死老人,只要稍微质疑一下,做些尸检和侦查,是不难破案的。换句话说,如果死亡的是小孩,恐怕毒保姆不会有机会第二次作案就早已被有罪推定了。遗憾的是,杀老人事件竟演变到八连环。

  其次,由于安乐死在中国还没有合法化,其中或许存在有些人与保姆打配合送走放弃治疗者的情况。久病床前无孝子,恐怕很多家庭也有厌烦的心理,老人突然去世了,他们乐于解脱,也就懒得索解死因了。

  第三,由于我国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长期一胎化造成的那些“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存在一定困难,而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能提供的帮助非常少,公益组织发展又不充分,基本只能依靠市场供给,给了毒保姆可乘之机。

  毒保姆折射出来的养老窘境值得深思,痛定思痛,我们应该亡羊补牢,设法走出窘境。毒保姆并非无解难题,现在科技已经很发达,监控设备造价不再高昂,在技术上事前遏制、事后追查毒保姆兴风作浪并不困难。但基于技术防范,我们还要回到制度建设与人文重建的路子上来,才有望真正铲除毒保姆滋生的土壤。

  克里玛依大火中,有人大叫“请领导先走”,后来周云篷唱道“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像一把刀子,直刺这个麻木民族的心灵。在乡野,贫病老人无路可走纷纷自杀,自杀村已不是新闻。如今毒保姆频频杀老人,孩子们不闻不问将老人草草埋葬。

  所以我说:不要做中国人的老人,在这里,生命总被小利贱踏,不是死于拆迁强盗的屠刀与汽油,就是死于心狠手辣的文盲保姆和甩手不管的子女之手。

  本文将刊于《经济观察报》评论版,发表时有删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老人 毒保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