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安全吗?

2013年07月22日11:32  新闻专栏  作者:鄢烈山  

  我只讲我看到的表象,它们是当下的,感性的,真实的,可以回答当前及不远的将来,作为一个观光旅游客,新疆是否安全的疑问。我那些担心新疆安全的朋友,可能已有了对新疆的“刻板印象”。这种先入之见对谁都不好,我希望得到预防和消除。

  听说我又要去新疆,亲朋好友不免担心,几乎异口同声地问:“你去新疆?安全吗?”从新疆回广州,又有朋友问:“你在新疆,有安全感吗?”

  这是我第三次入疆旅行,假如还有机会,我明天、明年都愿意再去。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大的胡杨林,罗布人村庄,楼兰古城,等等等等,好多地方我还没有去呢。

  我第一次进疆,是2007年10月。在乌鲁木齐市区观光,游览天池景区和吐鲁番景区,然后坐双层火车到南疆。参加了巴楚县的胡杨节,又到岳普的湖边吃胡杨烤鱼;在喀什瞻礼大清真寺,参观珍妃墓;又乘汽车上帕米尔高原,中经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主角塔吉克人所居的塔什库尔干,凭吊“石头城”遗址,直抵中国——巴基斯坦公路的终点,海拔4000多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和边境哨所。

  这次在疆旅行整整十天,天天都在兴奋和快乐之中,就没有遇到一件不高兴的事、一个冷眼相向的人。记得在喀什,晚饭后有人想到维族人聚居的老街上逛逛,问全程陪同我们的新疆日报社朱先生:安全吗?朱先生在喀什驻站多年,笑着回答,只要你们不去惹别人!

  我第二次进疆是2010年10月,参加新疆大学与上海大学联合举办的一个新闻业务研讨会。会议期间就住在新疆大学的招待所里。会议空闲时上街去逛逛,经过了2009年的“七五”事件,气氛与上次进疆有些不同,但也远不像内地传言中的那么紧张。

  散会后大家参加旅行团,先后去了吐鲁番和阿勒泰地区。这次去吐鲁番与我上次去的景点完全雷同,火焰山,坎儿井,交河故城遗址,葡萄沟,气氛也看不出一点变化;与上次不同的是碰到了一个村官,帮村民卖葡萄干,维族青年,汉语讲得比我还好,自报家门是石河子学院毕业,颇为自豪地说,我们学校也是“211”大学耶。

  在阿勒泰,布尔津,接触的是哈萨克同胞,态度都很友好。在农贸市场转,商户一般会笑脸相迎。我们上山看罢喀纳斯湖,又想到中哈边境去看看。因为已是10月17日,封山已两天,旅游车不能进了,边防站哈族军官安排了两辆吉普车带我们去,隔着铁丝网眺望哈萨克斯坦的田野和村庄。

  今年7月14日,我从重庆飞乌鲁木齐。机场安检给我一个下马威:要我脱鞋子,解皮带。脱鞋子以前安检也有过,虽然次数不多,但这解裤带还是第一次,多次出国也没有享受这种待遇。不过这也不算什么。

  11点到了乌鲁木齐机场,原定飞伊宁的航班改为傍晚10点另一航班。我在机场安排的空港宾馆休息。约好同去伊宁的北京朋友们,有些是第一次进疆,便进城去观光。他们回来说,维族同胞很友好呀,他们中有一个把手机忘在餐馆了,服务员女孩追到街上交还。只是卖西瓜给他们的维族姑娘说,请不要当她的面吃西瓜。为什么,后来他们知道了,因为她正在封斋,白天不能进食,看着别人进食会增加禁食的难度。

  新疆平常与北京的时差是2小时,夏天应该是2个半小时。我们在乌鲁木齐机场起飞时是晚上10点,太阳刚刚下山。当晚11点左右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市。我们住在市广播电视局的附近。一下车便觉得这里的夜色真美!你看,这真像歌里唱的“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对伊犁对伊宁的历史,我也不是一无所知。沙俄“老毛子”及其野心继承人苏共一直在打吞并中国新疆的主意,上世纪40年代,这里曾建立所谓“东突厥斯坦共和国”,60年代又有苏联人策动和支持的伊犁暴动和边民大逃亡;这些年“东突”势力的背后支持者不再是苏俄,但“三股势力”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本人没有能力关注新疆治理中的民族与宗教等问题,若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可以看相关著作和文章,比如最近有新疆生活经历的黄章晋写的网上专栏文章《十字路口的新疆》;我只讲我看到的表面现状,它们是当下的,感性的,真实的,可以回答当前及不远的将来,作为一个观光旅游客,新疆是否安全的疑问。

  在我的视野和感受里,新疆社会秩序相当安全:如果没有什么突发事件,甚至可以说比在内地城乡旅行更安全;如果不是在“七五”这种敏感期,气氛也比内地更和谐。

  在广州,在我们南方报业门前马路边,这两年常停有警车,今年还多次见到黑色依维柯特警车;出国去法国和印度,在机场、地铁和著名景点,常见手持冲锋枪的特警一组三人巡逻,在新德里和孟买进高级酒店要过安检门。但在伊宁市区,我就没有见到巡逻警车(据开车接送我的广东在地朋友说,“汉人街”那一带可能停有警车)。公共场所包括我们所住的苏豪宾馆,门卫面前桌上都有“开包检查”牌子,但那只是对保安的授权,事实上我们没有一次被要求开包受检。

请细看我拍的这幅照片,是在市委市政府不远处的绿化林地里拍的,这些穿迷彩服的人远看像武警战士,其实是一群割草的工人在休息,他们身边放的是割草机。  请细看我拍的这幅照片,是在市委市政府不远处的绿化林地里拍的,这些穿迷彩服的人远看像武警战士,其实是一群割草的工人在休息,他们身边放的是割草机。

  下面是我用手机随手拍的一组照片:

  中午,“伊犁将军府”景区钟鼓楼旁的当地爷们很悠闲地在聊天。

  下午,伊犁河大桥河滩上当地的青年们在游泳嬉水。

  你看桥上走过的这四个少女,只有一个是戴头巾的。

  傍晚,时代阳光广场一侧的大排档好大呀,好像客家人排的千人宴。真是民族大团结呀,各族人都有,我们也跑那里吃羊肉串,喝格瓦斯了。

  ……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就黑人马丁被警察枪杀案时,回忆自己年轻时代黑人受歧视的经历,说他那时过马路时会听到汽车锁车门的声音。“这个国家,很少有黑人没有碰到在商场购物被跟踪的经历,包括我。”他说,“也很少有美国黑人没有遭遇过这样的经历:进入电梯,(电梯内)女子紧张地抓住钱包,屏住呼吸,直到她有机会离开(电梯)。这些事经常发生。”

  现在我想说的是,那些一见黑人就紧张的人,显然不是存心要歧视黑人,而是被社会上对黑人的偏见“绑架”了,作出下意识的反应。这种下意识,可能是出于个人经验,更多是被传闻误导形成了心理学上的所谓“刻板印象”。

  我那些担心新疆安全的朋友,可能已有了对新疆的“刻板印象”。这种先入之见对谁都不好,我希望得到预防和消除。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