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188.9万,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0.6万,占比高达53%。作为北京市唯一“外来人口比例倒挂区”,昌平区近日立下人口调控军令状,设立5个专项小组,采取“以业控人”等措施,以尽快将外来人口比例降低到50%以下,甩掉“外来人口比例倒挂区”的帽子。
一个地方的外来人口比户籍人口还多,看似有些反常,但置于人口大流动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现象其实很正常,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至少并不违法,更谈不上丢人。广东深圳、东莞等地的外来人口比例倒挂得更厉害,上海松江区也存在同样现象,却没听说这些地方要强行扭转过来。昌平区政府将“外来人口比例倒挂”视为一顶难看的帽子,急欲甩掉而后快,不惜以行政手段对一种合法、合理、必然的社会现象进行干涉,其正当性令人怀疑。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近郊。北京城区聚集了大量“高端”产业,昌平区聚集了一些所谓的“低端”产业,这本是极为正常合理的产业分布,犹如一条河里有大鱼也有小鱼小虾。偌大一个北京市,不可能只有“高端”产业而无“低端”产业,更不可能只有“高端”人口而无所谓的“低端”人口。
再“高端”的人也不是神仙,同样得吃、穿、住、用、行,他们的生活须臾离不开“低端”人口的服务。譬如,“高端”的人经常下馆子,需要“低端”的餐厅服务员忙来忙去;“高端”的人喜欢网购,需要“低端”的快递服务员跑来跑去;“高端”的人需要订牛奶、干洗衣服,离不开“低端”的送奶工、洗衣工……昌平区提出的“以业控人”,纯属想当然,而其背后的歧视和排外观念更让人揪心。
昌平区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和“低端”产业,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是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能够自行调节的,政府就要退出”——对照中央的这些要求,昌平区强行打压“低端”产业,强行降低外来人口比例的做法,是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无形之手”的粗暴干涉,与当前的改革潮流明显背道而驰。
生活在昌平区的外来人口,无缘获得北京户籍,无缘享受公共福利和保障;他们匍匐于社会底层,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获取微薄的收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他们不依靠政府、不埋怨社会,反而在为北京的发展贡献税收,为北京户籍人口提供各种服务……“外来人口比例倒挂”怎么了?碍你什么事了?为什么要挖空心思驱赶他们?
何况,昌平户籍人口因为外来人口涌入获得了巨大收益,他们通过出租房屋和土地过上了“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政府驱赶外来人口,恐怕连户籍居民都不乐意,可以说是两边不讨好。那么,政府如此强行而为,究竟是为了谁?意义何在?
如果昌平区可以强行控制外来人口比例,那么其他地方政府自然也可以,如果各地都强行控制外来人口比例,那么不仅人们自由迁徙的权利将沦为空谈,而且经济社会发展势必陷入画地为牢、条块分割的状态。想想吧,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闂佸搫鍊绘晶妤€顫濋鐐闁挎柧鍕樻禒娑㈡煥濞戞瑧鐓柟骞垮灪閹峰懘寮撮悢鍛婃瘑闁荤姵鍔曠紞濠囥€傞埡浼卞湱鈧綆浜滈崗濠勭磼娴i潧濡虹紒鍙樺嵆瀹曘劌螣閼测晜鎯eΔ鐘靛仜閻忔繈骞夐敓鐘冲剭闁糕剝娲濈粈瀣偣閸パ呭ⅵ闁绘稏鍎甸弫宥呯暆閸愭儳娈查梺鍛婃礀閵囨ḿ绮崒婵勪汗闁瑰灝瀚壕锟�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旇姤浜ゆ繛鎴灻鎶芥偣閸ョ兘妾柛搴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