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万弃考让“知识改变命运”情以何堪?

2014年06月13日11:17  新闻专栏  作者:洪巧俊  

  “知识改变命运”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然而数据显示,28.4%的网友认为最能改变命运的是从政当官,其次才是上大学,认为大学改变命运的仅占24.4%。收入越高,越认为从政当官能够改变命运。在北上广等七城市居民中,“权力改变命运”几乎得到一致认同。其中上海人认可这一观点的比例最高,为36.3%。(2014年6月12日《羊城晚报》)

  “权力改变命运”成了比例最高的观点,应是现实的反应。正因为考大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每年就有弃考者,报道说5年来高考的弃考率稳定在10%,如果按照这个比例,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939万,那么弃考的人数就达93多万人。然而这近百万放弃高考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民子弟。弃考之因,正如教育专家分析所说,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不少学生选择弃考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贫穷家庭的孩子,如果知识无法改变命运,读了大学背了一身的债务,毕业后找不到好的职位,连债也无力偿还,显然他们就会放弃高考。《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说,一大学毕业生的表弟是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而他自己大学快毕业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我真谢谢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邻村吴大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却在帮他推车送大粪,他悲叹地说:“没想到儿子这个学历学的,最后还是把‘力’用在这土地上,就是学得再好又有啥用?”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当知识在改变命运却在日渐式微,未尝不是一种悲哀。而更悲哀的是一位姓王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后为凑钱回家探望病重的父亲,在西客站附近持刀抢劫路人4元钱和一瓶矿泉水后被当场抓住。北京丰台检察院以涉嫌抢劫将他批捕。(2009年3月18日《京华时报》)

  弃考者连续5年稳定在近百万,显然与读书“无用”论,就业难,读大学越来越“昂贵”有关。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副总督学孙继业说:“我国教育花费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跻身世界学费最昂贵的国家之列”。近10年来,大学学费上涨20倍,读大学俨然成了“奢侈品”。读大学的成本越高,期望值就越高,而大学毕业后,无法达到这种期望值,甚至一半的期望值也没达到,失望就很大,悲观厌世就往往出现。当我们听了“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也不见命运有何改变?”(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临终语),这话犹如一股寒流,会让那些贫困学子感到心寒。而更心寒的是他们再拼搏,也拼不过官二代的爹。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权力最能改变命运之说,也就并不奇怪,“权力改变命运”敌过“大学改变命运”,就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当大学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其实不是大学可怕,而是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可怕。为了孩子读大学,一家人勒紧裤带,甚至债台高筑,最后知识不仅没有改变他们的命运,而是贫困依然,甚至更穷,这才是最可怕的。

  以前,我们听得最多的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如今听的多的却是“孩子书读多了也没用”,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要让这种“读书无用论”退出市场,如果不能遏制“权力改变命运”,改变“拼爹”的现状,那都是一句空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高考 弃考 读书无用论 拼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