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职称制度上的额外权益是进步

2014年06月17日10:23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对于各地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指导性意见,提出各地调整时应重点向低收入群体和高龄群体加以倾斜,并进行相对力度较大的调整。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不再要求各地必须向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再进行单独的政策倾斜。(6月16日《京华时报》)

  高级职称人员在养老金上调时的倾斜政策要取消,应该说动了部分人的奶酪。想必,这也会招来他们的反对之声。可是,笔者仍然坚持,在人才自由流动、职能不能有效在体制内外流动的当下,这应该是不折不扣的进步:一方面,这会剥离掉更多的绑架在职称制度上的额外权益;另一方面,也会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客观来说,职称,是一种职业能力的反映,而这种职业能力最终要体现在对工作的贡献度上。职称高者,往往意味着能力强、经验足,多拿工资和养老金,也应该是情理之中;另外,年轻人也要多学习,多积累,追求进步,慢慢熬职称。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当下的职称制度却越来越让人所诟病。

  具体来说,当下职称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者,一些行业内的职称制度,已经和腐败严重联系在一起,比如高校里的教授评定制度;二者,许多事业单位的职称制度,会让人丧失掉进取的欲望,比如,几年之内不能晋某某级别职称的规定,会让人在晋上职称的后几年失去动力;三者,一些年龄大的人,到了五十岁左右,可能仍然要为了退休金而去晋“正高级”,不仅要被英语折磨,还要花钱发表假大空的论文。

  笔者单位有几位老同志,正在考虑晋“正高级”职称。原因很简单,“正高级”人员在退休之后的养老金,首先是多,其次还涨得快。因此,这几位同事,还要费心学英语,而他们上学那会,根本没有任何英语底子。此外,他们还要想办法在国家级期刊、省部级期刊发表多少篇论文,仅版面费就要花去几千元。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搞到某某级别的官方奖励证书……我相信这样的现象,在许多单位都存在。显然,职称制度与退休金绑架在一起的现实,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许多人的工作生活。

  我国职称制度,是效仿苏联当年的体制建立起来的。而且,我国建立起了与职称高低相对应的种种福利制度,无论是工资,还是养老金,还是各种补贴,甚至于在一些系统内包括住房分配,都与职称制度挂起了钩。应该说,这种职称制度,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起到过好的作用,最起码,在很多领域、很多单位起到了促进年轻者积极向上晋职称的作用。但又不得不说,职称制度毕竟只是对一段经历的评定,而不能绑架人的一生,与职称相对应的种种福利和职工权益,也正在束缚着人的自由发展。

  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而并非按身份或按职称分配。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然而,到了养老金这事上,受职称影响的问题却困扰着许多人。并且,养老金应该是在“按缴纳数额分配”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差距、促进公平的命题,因此,在职称已经决定工资、补贴的前提下,剥离绑架在职称制度上的各种额外福利,就显得尤为必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养老金 政策倾斜 高级职称 按劳分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