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应该有校长就餐特权

2014年07月09日09:50  新闻专栏  作者:王学进  

  7月8日东方网刊登了厦门大学谢灵教授给朱崇实校长的公开信,谢教授在公开信中披露,厦大几年来盛传在教工餐厅就餐要选择二个时段,一是刚开饭时,二是校长来吃饭时。18日、19日中午她亲身体验了这个传说。果不其然,她选择第一个时段就餐时发现,这个时点几乎没什么像样的东西;等到12点35分,校长出现了,服务员立即端出菜来,厨师也出来招呼。

  传说被印证了,厦大确实存在校长就餐特权。熟谙国情的人早就对此见惯不怪,享受就餐特权的校长也早已对此安之若素。但此事偏偏碰到了爱较真的谢灵教授,感觉很受伤的谢教授不但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还当着校长的面大声质疑,这是校长餐厅还是教工餐厅?怎么吃顿饭还吃出了阶级差别?不能不佩服谢教授的勇气,别人不敢道破的真相被她点破了,而且敢于发出如此严厉的质问。

  遗憾的是,面对质疑,朱校长虽然脸红到脖子根,一副窘态,但一言不发,只顾吃饭,这就显得做校长的没气度,没雅量,露出了皮袍低下的“小”字来。

  咱撇开公开信中列举的其他有关厦大和朱校长的负面信息不谈,单就校长就餐特权而论,不能不说厦大错了,朱校长错了,谢教授炮轰得有理。

  我认同谢教授的判断,校长就餐特权可能并非校长的本意,但校长错在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下属的溜须拍马和侵犯教工权益的做法,对此校长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领导责任”云云,话也许说得重了点,但也不无道理。

  有三种可能,一是朱校长不明就里,不知教工餐厅存在“阶级差别”;二是知道了但不干涉,潜意识中可能认为理所当然;三是习焉不察,长期担任高校领导,在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上层领导的接触中耳濡目染了太多的官本位思想和做法,渐渐地失去了对高校中存在的官本位现象的警觉,甚而放纵助长了官本位现象。归结起来讲,就餐特权在朱校长看来乃小事一桩,不足挂齿。

  诚然,校长就餐特权在一个特权无处不在的社会里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换得是机关食堂,此事根本不值一提。但大学则不一样。厦大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典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指什么呢?那就是人生而就有的对真理和人格独立的追求,对平等、民主和自由的向往和渴求。正如谢灵教授所说,大学的使命是追求真理,大学的魂魄是独立、平等、民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学精神”吧。

  校长就餐特权绝非小事,它典型地反映了包括厦大在内的国内高校的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厦大的就餐特权存在了多年,在谢教授炮轰之前却没一位教职工站出来反映抗议,可见我们的大学教授是何等的麻木和缺乏骨气、勇气!尤其令人深思的是,就连食堂工作人员都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怎样巴结讨好校长,——假设他们确实没得到校长的授意,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大学的官本位现象已经遍及校园的角角落落,各个阶层。

  官本位意识绝对是一种精神污染,作为一校之长,大学校长可谓是大学精神的化身,故理应从清除自身的官本位意识即精神污染做起,不但自身不搞特权,不享受特权,还应带头抵制校园特权,铲除滋生特权的土壤,这样,方能通过自我革新即自新,亲民、爱民,重塑大学精神,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厦门大学 校长 就餐特权 公开信 女教授谢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