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活”龙卷风刮倒日本大学生

2014年07月21日09:44  新闻专栏  作者:蒋丰  

  在日本,就职活动,简称“就活”。简单理解起来就是中文里的“找工作”,但是“就活”对日本大学生来说,意义远远超过找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

  日本大学生的“就活”有三大特点:时间长、痛苦大、毁三观。每年在日本各地举办的“就活”,主要参加者就是大三或者研一的学生(日本普通硕士学制为两年)。

  也许没有哪个国家的大学生会从大三下期开始就不顾学习、不顾兴趣爱好、甚至不顾恋爱,放下时尚爱好、染黑五颜六色的头发,穿起统一的学生西服(recruitesuit),带着黑皮包、穿着黑皮鞋踏上“就活之路”的。一般从10月开始外国企业招人,从12月开始日系企业招人,到3、4月集中等待“生死状”(录用书),没有被聘用的学生还要抓紧时间准备6月的补充录取。加上自身的准备时间,几乎一年的光阴就在“就活”中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虽然说世界上没有好工作会从天上掉下来,但是为了工作日本学生真是拼上小命的。按照日本一贯的年功序列制度,一份工作几乎代表着一个人的后半生生活。随着国际化的增强,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在老一辈日本人眼里“以公司为家”的传统认识根深蒂固,反映在儿女身上,就是希望子女认真参加“就活”,以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学校里自由惯了的日本年轻人,忽然就被扔进“就活”的汪洋大海。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们,在一年里四处碰壁、受尽鄙视,最终像“一条流浪狗终于爬进家门”,拿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真是解脱痛苦的感觉,远不如想象中那样喜悦。

  本来生长在太阳旗下的资本主义大好青年们,除了个别长歪的,基本上还保持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谁知道“就活”一开始,三观支柱就轰然倒坍。日本一个网站做了一项有趣调查,“有哪些是以前笃信,但是‘就活’以后发现是完全错误的观念”,有网友回复说“高智商高学历=好工作”,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的确,“就活”一开始,各方妖魔便各显神通。从前拼命学习的学霸,也有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因为“就活”本质上是社会活动,除了智商学历等硬指标,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水平都有可能左右着“就活”的结果。甚至找熟人、拉关系的也不在少数。在学校里平等交往的同学,瞬间就有了差距。难怪“就活”结果不如意的同学会发出“三观已毁”的长叹。即使结果不错的同学,由于过五关斩六将,为了一己之利六亲不认的过独木桥,到达“彼岸”时也难免回头轻叹。

  “就活”的恐怖,不在本身的辛苦、彷徨、挫败,而是“黑洞效应”。就是主观上再怎么不愿意去参与,客观上也很难不被卷入。一到大三,周围的同学都在谈论“就活”,学校的海报上贴满了“就活”讲座,9月开始许多企业会来轮回宣传招人,家里父母亲戚也按耐不住开始催促学生去参加“就活”。甚至打开电视,都有电视台播放某地“就活”的规模,有各路所谓专家的指导节目,不断有采访普通民众给“就活生”加油打气的小短片。简直无处可藏,作为“就活”的主角,几乎难以逃离这种气氛。

  生活要继续,“就活”不能停。哪怕再艰苦,也要咬牙去。被就活“龙卷风”席卷过的人,才知道风平浪静时的美丽。这也许是日本上班族高质高效的秘诀——挺过“就活”的都不太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就职活动 找工作 日本大学生 上班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