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贵宾”消费与市场行为划等号

2014年07月28日17:49  新闻专栏  作者:刘金松  

  近日,国资委要求民航、银行、电信等企业在10月1日前关闭其在机场、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所设的贵宾厅,部分机场、火车站表示已接到相关通知,一些贵宾厅已先期或预期关闭。

  此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观点认为,企业面向高端人群推出“贵宾”服务乃是市场行为,是“用高端的服务留住高端客户”,而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取消贵宾厅,是行政干预市场、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行为。

  但问题是,这些企业设立“贵宾厅”的行为真的市场行为吗?首先看看是哪些企业在机场或车站设立了贵宾厅,不管是民航、电信,还是金融,依然是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靠垄断获利、以至于有的都挣钱都挣到不好意思的行业,其行为难以完全和市场行为划等号。以电信行业为例,据广州白云机场内部人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披露,各家电信运营商每年用于维护机场、火车站贵宾厅的费用,高达几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如此高昂的费用显然非一般企业能承受的起。

  其次,再来看看是谁在消费“贵宾厅”?不赞成关闭者认为,“贵宾厅”都设置了门槛,而门槛又是以客户的消费额为依据,既然是直接或间接地花了钱,我花钱买享受我乐意。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生意,但如影随形的腐败、滥用公款等因素,却将这一看似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变得复杂。一家国有银行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说,贵宾厅推出的会员卡服务除了面向极个别高端商务人士,主要还是看重大型国企的市场。而和国有企业紧密相连的官员们自然也成了贵宾厅里消费的主角。

  机场或火车站的贵宾厅不是街上的高档餐馆,既然主要是国有企业开,国有企业和政府官员消费,完全没必要再费躲猫猫的功夫,直接关闭了事。

  第三,贵宾厅的存在还伤害了社会公平。这些由垄断企业设立在机场或火车站的贵宾厅毕竟是用公共资源实现了少数人的特权享受,而尤其是包括政府官员、国有企业高官等在内的公务人员提供了享受奢靡特权的空间。享受之余,不仅容易形成攀比之风,也易滋生各式腐败。一关了之,反而让他们少了一条贪腐之道。

  无论是民航机场还是火车站,其均属于公共服务空间,即便是少数通过真正自主付费的方式来享受“贵宾”服务,也是对公共利益的侵犯,犹如一些大佬们在公园里建会所,同样是有违其公共服务的属性。不要拿“市场行为”来为“贵宾们”的特权辩护,钱是你的,资源是社会的,何况是在“贵宾”中还充斥着大量伪贵宾的情况下,还是一关为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贵宾厅 机场 火车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