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物价、房价、收入……在中国百姓熟悉的宏观经济指标中,失业率似乎总是被忽略。多年来,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登记失业率”,难以准确反映民众就业情况。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在继续使用“登记失业率”的同时,由统计部门公布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数据。会议还明确提出,“保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必须确保的民生“下限”。
“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看上去只是统计方法不同,实际上大有区别。“登记失业率”是指登记失业人数与适龄劳动人口之间的比例,由于很多失业者并不会到有关部门登记,加上很多失业者不在失业登记范围之内,因而导致“登记失业率”远低于实际失业率,造成就业率虚高的假象。直白点说,这种失业统计方法有点像“掩耳盗铃”,会对政府决策形成误导,影响民生问题的解决。
“调查失业率”则是通过抽样调查获取失业率数据,尽管与实际失业率同样会有偏差,但它显然比“登记失业率”更接近实际,因而更有决策参考价值。一般而言,“调查失业率”高于甚至远高于“登记失业率”,有例为证:2008年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4.2%,而中国社科院同期的调查结论是,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至9.4%,超过7%的国际警戒线。显然,政府采用哪个失业率作为决策依据,将会对政策走向和民众福祉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现在政府公布“调查失业率”并将之作为决策依据,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它至少传递了两个方面的积极信号。
其一,直面问题,求真务实。毋庸讳言,失业率是一个关乎政府面子的问题。“登记失业率”较低,数据好看,政府面子上也有光彩;而“调查失业率”较高,数据不好看,可能让一些地方政府感到难堪。可是,现实就是现实,容不得避讳和粉饰,我们宁要真实就业率的“里子”,不要虚高就业率的“面子”。公布“调查失业率”,反映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以及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勇气。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比公布“调查失业率”本身更为可贵的东西。
其二,将就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大事。对地方政府而言,GDP、物价、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当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其实是促进就业。国际社会一贯主张,把就业作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就业不仅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而且是个人价值、社会尊严的体现。反之,失业则是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公布“调查失业率”,传递出政府更加重视就业的积极信号。
只有直面更加真实的就业率,才能促使各地政府树立“就业是最大民生”的执政理念,以更大力度履行“保就业”的职责,在宏观调控和民生工作中,始终把就业置于优先位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