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不安分”与外企“本土化改造”

2014年08月11日10:44  新闻专栏  作者:廖德凯  

  8月9日,深圳市食安局就深圳沃尔玛员工爆料超市熟食炸油多日不换等问题发出通报称,目前,该局罗湖分局对被爆料的洪湖沃尔玛超市已立案,各项调查工作正在紧罗密鼓地进行当中。一旦发现问题将从重从快处理,绝不姑息。该局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此次涉事的洪湖沃尔玛此前已发现10宗食品安全问题。(8月10日《晶报》)

  有网民问:“沃尔玛为什么一来到中国就‘不安分’了?”由于沃尔玛的特殊“出身”,此类“世界500强”企业所受关注度极高,其所产生的问题也更容易被扩散。但如果不将眼光放在沃尔玛一个商业企业上,而是从更广的范围去研究企业的“不安分”问题,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沃尔玛最近曝出的“麻烦”并非“沃尔玛现象”,而只是国内企业商业道德乱象之一斑。

  比如,据《千山晚报》报道,一位消费者在一汽车4S店购买了一辆越野车,次日,发现车子有明显的喷漆翻修痕迹,原来这辆车竟然是翻新车!4S店明目张胆如此作假,实在是匪夷所思。事实上,国内许多本土企业类似案例早已不断出现,包括垄断央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都已让我们都产生了麻木感,许多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件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为何在国内,许多企业都会产生这样的严重问题?还是因为监管上无力,令企业在违法成本上“居低不上”。以上述4S店卖翻新车一案为例,4S店在被消费者发现并进行维权之后,在消协的调解下,也不过是4S店一次性赔偿消费者经济损失5000元,汽车退回公司了事。既没受到惩罚,也没受到经济损失。违法者成本降低,严酷的市场竞争也倒逼着守法企业“改变经营策略”。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遂使市场生态发生改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起着规范市场竞争,保证竞争的健康的作用,在健康的竞争下,消费者的权益才能通过规则得到保护。对于市场经济主体而言,每一个经济体理论上都是以多获利为目标,当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弱时,其经济理性就会提示它尝试突破相应规则的约束;当这个约束被突破一道口子时,其所产生的效应将影响到整个“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经济体。其病毒式的感染,足以令任何企业陷于其中,沃尔玛自然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秩序中脱颖而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有着较强的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但是,世界五百强也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能根据所在地区的法律和监管状况,迅速实现其经济方式的“本土化改造”。沃尔玛受到的关注,在于其世界顶级商业企业的光环。但我们往往忘了,从沃尔玛把店开到国内那天开始,其“国产化”也就开始了。让违法违规企业的违法成本与收益产生另一个“巨额差”,方能逐步改善市场生态环境,让消费者真正地放心消费。若能如此,沃尔玛此番的集中曝光,也算是为规范市场秩序作出了“贡献”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沃尔玛 熟食 过期肉 外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