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又恰逢周一,据北京市交通委预计,6点45分开始路网进入到轻度拥堵,7点半至9点路网持续严重拥堵。交通委分析,从近年9月份开学首日情况看,早高峰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较大,2012年、2013年9月开学首日早高峰全路网交通指数接近或达到严重拥堵等级,今年开学首日的拥堵情况会更突出,预计今天早高峰全路网平均交通指数达到8.2,峰值达到9.0,到11点左右恢复畅通。(9月1日中国新闻网)
何止是北京,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到小县城,只要有学校驻地的路段,在9月1日的上午,也基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情况。面对这个“全年最堵日”,驾驶员们显然不会拥有“小堵贻情,大堵伤身”的调侃兴致,更多的是,当我们走在高架上,看到一望无际的车流,内心里从来都是莫名的焦虑与不安。
“全年最堵日”自然不只是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疏导的简单问题。笔者认为,“全年最堵日”里有典型的“中国式逻辑”。首先,周一必堵,在许多城市是一种必然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些跨城际工作的城市白领,可能要在周一上午来到工作地点,这无疑增加了车流量。更加上,如果行车过程中出现刮刮蹭蹭,更会让道路变得拥堵不堪。如果驾驶员们互不服气,吵上几句,则更会加剧堵车系数。
除此之外,更符合“中国式的逻辑”的问题其实在于,这一天是开学的日子——9月1日。在这一天,无论大中小学,许多学校选择在这一天接纳学生。即便是到了大学开学,一人上学,全家都送的现象仍然不可避免。有的甚至于连七大姑、八大姨都能选择来送。如此情况下,学校周边怎能不堵?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奇谈怪论下,许多家长也不想孩子输在开学第一天上。于是,开学送到学校、安置好床位和铺盖,那是起码的“标配”。
再一点,中小学没有校车,也是硬生生的“中国逻辑”。笔者认为,既然“就近入学”原则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多年,那么,一个中小学校,在特定的几个线路上,设立几辆专门的校车,并不是什么难事。根据2012年国务院通过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校车可以拥有“优先路权”,相信在开学的日子里也不至于出现拥堵。只是可惜,无论你行走在哪所号称文明的城市,你在上下学的时间段里,是极难发现一辆校车的。更悲催的问题是,这样的逻辑与现实,现在基本无解。
9月1日全国大堵车背后,其实是中国式家长的深层次焦虑。每一个家庭,都为了孩子的开学日而操碎了心,焦虑地等待这一天的到来,焦虑地开车送孩子去上学,日后甚至还要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而学校也好,教育部门也罢,似乎并没有将帮助解决家长们送孩子上学的问题当成头等的大事;至于上大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学校报道,更在我国是奇谈怪闻,从中小学一直都没有自主性,大学自然是也要送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