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蒙
日本有多少宗教人士?文化厅曾有一个统计,全国共有各类宗教信徒2亿人。这指的还只是在各类各级宗教团体正式登记注册过的人,而不是所有的有信仰倾向的人。数字实在太惊人了,因为日本全国也只有1.26亿人。怎么回事?
但真正了解了日本人的宗教观,又不会觉得奇怪。日本人同时信仰两种甚至更多种宗教,往往庆生在神社,结婚在教堂,下葬在佛寺。
神道教、佛教和基督教,是日本的三大宗教。尽管还有林林总总的许多小宗教,但三大宗教对日本人的影响最大。在日本,最普通的情况,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三大时刻,伴随着这样的三种宗教仪式:出生之后,父母亲朋要去神社问卜、祈祷,庆祝他的降生;结婚的时候,新人会在神父的见证下宣誓永结同心;而死去时,家人会进行佛教诵经仪式,让他能在佛祖的保佑下离开尘世。
(日本大阪住吉神社,中日友好的象征地)
神社:就像上了另一个户口
日本有多少神社?82000多家。在日本,每一个村落,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都会有一个神社。
在古代,日本并没有固定的地方和设施来进行祭祀活动,只是在需要时临时搭建,祭祀完了就撤去。后来,一些临时搭建的祭祀场所被保存下来,反复利用,这就是最初的“神社”。后来,神社遍及每个有人群聚集居住的地方。
日本人生了小孩子,要去登记市役所或区役所登记户口,而路过自家村落或社区的神社时,顺理成章地会进去参拜一下,给新生儿占卜一下,就像是在神那里也给孩子上了一个户口。而到了满月、周岁之类的好日子,还要到比较大的著名的神社来为孩子祈福。
在神社里,每逢节日,日本人往往要举行五花八门的祭祀活动。例如在大阪的住吉大社,从1月的“市戎大国祭”(新年辟邪)“御结镇神事”(祈愿太平)“汤立神事”“新年献咏祭”,到4月的“松苗神事”(植树),5月的“卯之叶神事”,6月的“御田植神事”(耕种),再到8月中秋“观月节”,10月的“相扑大会”,长年不断。尤以6月的“御田植神事”更加壮观,成为大阪乃至全国的一道风景。中国古代每到春耕时节会举行祭祀庆祝仪式,这个“御田植神事”与此类似。
佛教寺庙里有佛祖的雕像,基督教教堂里有基督受难的十字架,而神道教的神社里,是没有偶像神的。神道教也没有类似《圣经》《古兰经》那样的经书,也没有教义,也没有系统的教团组织。信仰神道教的人,与其说是“教徒”,不如说是“参拜者”,只是在节日或年终时参拜一下;或者在自己的某个特殊时刻,比如店铺开业时、买了新房新车时、参加考试时、入职工作时,都会参拜祈祷一下,平时并没有什么清规戒律。
神道教的起源,是日本古代的巫术,日本称之为“咒术”。正如许许多多的原始巫术一样,古代日本人也信奉万物有灵,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树有树神、鸟有鸟神。万物都有神的“多神”观念,一直保留到今天的神道教中。我在大阪住吉大社游览时,就看到了两棵被奉为“树神”扎上红绸的大树,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参拜。日本人家里,通常都会有“神棚”,是从神宫里请回来的“神扎”的架子,放在家里用于日常祭拜诸神。
日本人可以信奉自己心仪的神。深山里刮来的一阵风可以信奉,夏天水田里叫个不停的青蛙也可以信奉,“但凡让人能放心者,皆为吾神”。某位日本人别的什么都不信,专门信奉下水道的井盖儿,也符合神道教。
神道教在千年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宗教的许多东西。道教对神道教的影响很古老,“神道”一词就取自中国《周易》的“观卦”之〈彖〉传:“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指的是自然的神妙变化的法则,是说圣人取法于这个法则建立政教制度对社会进行治理。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后,神道教便融合了许多佛教的东西,无论建筑、仪式还是理论,甚至可以在神社里读佛经,套用佛教的仪式祭祀。甚至中国程朱理学中的“理”、“气”的宇宙论和“君臣之道”,以及“忠”、“孝”、“诚”、“敬”这些伦理学说,也被日本人用来建立自己的神道学说。
神道教在日本,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毋宁说是反映日本人宇宙观、神灵观、世界观的传统文化的集大成的一种仪式。日本人对于神道教,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大阪的住吉大社具有1800年的悠久历史,是全日本2300多家住吉神社的总神社。古代日本的首都是京都,大阪离京都很近,日本的遣唐使当年从京都接受国家的派遣,到大阪的住吉神社来参拜,参拜完毕,便登上海船,扬帆出海。他们从唐朝回到日本,也是在这里弃舟登岸,踏上日本的土地。住吉大社是中日千年友好往来的象征,日本前首相吉田茂为它题词:“外交之祖神”。
既然是航海守护神社,在住吉大社的院子里,就摆设着运输船只等行业贡献的600只左右的巨大石灯笼。而于1810年开始兴建的四栋大殿,从第一大殿到第三大殿为纵向形,第四大殿为并肩在第三大殿侧旁的住吉大社独有的建筑布局,好似一组航行在大洋中的船队。这种被称为“住吉造”的最古老的特殊建筑手法,已被定为日本“国宝”。
但令我惊奇的是,住吉大社的负责人神武磐彦、川端胜文告诉我,这四大殿每20年就要拆掉重建一次,目的是为了让“住吉造”这种建筑技艺能传承下去。因为20年就是一代人,如果不重建,这种技艺可能就要消亡了。这也算是神道教独特的文化保护观念了,想保存的不是死的建筑,而是活的技艺。
住吉大社正门前,有一座非常雄伟的橙红色大鼓形桥,像一道巨大的彩虹,成为大阪市的一大地标性建筑。古代,日本遣唐使跨过这座桥,就直接登上海船,前往中国。而如今,因为不断地填海造陆,海岸线已经在几十公里外了。但日本友人还是在这座桥前与我们分别,这里正是当年住吉大社的负责人与日本遣唐使的挥手作别之地。
神道教认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代。不过,神道教虽是本土宗教,也只是在19世纪80年代明治维新初期,才被确定为日本的“国教”。统治日本265年的德川幕府与佛教的关系紧密,当时为了让幕府还政于天皇,“王政复古”,就兴起了“神佛分离”运动,许多佛教寺庙被拆毁,而神社、神宫则大量兴建起来。
中国人一提“神社”,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靖国神社。对神社的印象,很多都是从靖国神社而来,联想到日本鬼子。但这种印象太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战败,天皇的实权被剥夺,国家“政教分离”,神道教失去了国教地位,重新成为一种普通的宗教。前前后后,神道教作为国教的历史,只有60多年。类似靖国神社这样带有“二战”痕迹和“战死军人”色彩的神社,在日本全国的神社中是少而又少的,不过是汪洋大海里的几朵浪花而已。
(日本冲绳爱葵雅教堂)
教堂:好多只是结婚用的
相比于佛教,基督教传入日本晚了近千年,1549年,西班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在鹿儿岛建立起第一处教堂,算是基督教在日本的肇始。此后几百年,基督教在日本是个很小的宗教,真正得到较大的传播,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当时,日本人开始学习西方,基督教因而流行起来。但1900年,为了推广刚刚被定为国教的神道教,明治天皇按照神道教的“神前式”仪式举行婚礼,使得“神前式”婚礼在日本极为流行,当时在基督教堂里举行婚礼的日本人少之又少,仅限于教徒。
“二战”后,神道教国教地位取消,但“神前式”婚礼依然盛行,到1980年代,仍有十分之九的日本人是在神社里举行婚礼。而到了上世纪末,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日本人逐渐多了起来,来了个大逆转。因为愿意在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多了,许多宾馆以前建成神社的地方,如今改成了教堂,而功能则是一样的——举行婚礼。
现在,百分之六七十的日本人是在教堂里举行婚礼,只剩下百分之二三十的日本人在神社举行婚礼。当然,在日本的佛教寺庙里也可以举行婚礼,日本佛教徒是可以娶妻生子的。但那少之又少。
日本人为什么大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呢?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喜欢。教堂里牧师祝福、新郎新娘宣誓接吻、交换戒指这样的仪式,打动了日本人,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仪式比在神社里更能表达爱情的珍贵和婚姻的美好。“你愿真心诚意与XX结为夫妇,与她一生一世敬虔度日;无论安乐困苦、富贵贫穷、或顺或逆、或健康或病弱,你都尊重他,帮助他,关怀他,一心爱他,你愿意吗?”正是这样的问与答,打动了越来越多的日本人。
如果日本人一辈子只进一次教堂,那很可能就是在结婚的时候。如果日本人一辈子只进过几次教堂,那除了结婚的那一次,就是之前谈恋爱的几次。而许多日本教堂,就是为了举行结婚仪式才建起来的。这样的教堂有钟塔、尖顶、玫瑰窗、玻璃彩窗,有些像迪斯尼乐园里的教堂,被称为“婚礼教堂”。在“婚礼教堂”里,请的牧师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牧师,可能就是个欧美人,只是在举行婚礼时临时妆扮一下牧师。在日本,请个外国牧师来主持婚礼,比请个本国牧师有面子,至于那个牧师是不是真的牧师,他们其实是不在意的。
尽管大多数日本人都在基督教堂里举行婚礼,但日本的基督徒有多少?一百多万人。相对于1.26亿人口,尚不足1%。而韩国的基督徒有1400万人,超过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浅草寺留影)
佛寺:最后的埋骨之地
除了涩谷和银座,东京名气大的地方,要算上野公园和浅草寺。浅草寺的名气也许比前面三个都大,是去东京旅游的游客的必到之地。
浅草寺创建于公元628年,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当时,两位渔民捕鱼时捡到了一个金菩萨像,附近人家就集资建起了浅草寺。江户初期,第一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使它成为一个寺院群,也成为江户市民的游乐之地。随后的几百年,浅草寺是东京的游乐中心,在雷门与本堂之间的“仲见世”的300米长的甬道上,大量的小商品在这里集散,如今更是有大小90多家商店。日本人来到这里,既是来寺庙拜佛进香的,也是来逛街购物的,同时也是三五好友休闲游玩的聚会胜地。
日本的寺庙都具备多种功能。不仅寺庙的院落里有商品出售,甚至供奉佛像的殿堂里面,也有出售小食品、土特产、旅游纪念品、佛经的摊位。寺庙在节日里也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我到浅草寺参观时,正是3月18日举行观音示现会的日子,目睹了盛大的祭祀场面。
在日本的寺院里,寺庙前通常有一个净手池,称为“水手舍”,池子里有一个把很长的瓢或勺,日本称为“水舀”。拜佛前需要先洗手,程序是:先行个礼,然后用水舀舀水,倒在左手中,用水漱口;再舀水冲一冲手。日本全国的自来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但直接用水舀漱口是不礼貌的,一定要把水先倒在左手中再往嘴里送。净手之后,就可以去寺前参拜了。
在寺庙里可以求签问卜,签文通常是一首中文诗,附带日文解释。抽到大吉签,就高高兴兴带回家。如果是不好的签,就系到树上,以求逢凶化吉。许多寺庙的门里门外或树上挂满了这些写有签文的白纸条,随风舞动。
无论净手、求签,还是出售小商品,佛寺里什么样,神社里也什么样,几乎是一样的内容和形式。神社与佛寺,相同、想通之处实在太多,甚至有的神社与佛寺就建在一起。例如浅草寺旁边建有浅草神社,供奉的是创建浅草寺的三个人。寺庙与神社也都有戏台功能,很多日本传统戏剧样式,在寺庙与神社都可以上演。
日本人可以在家里搭“神棚”,也可以在家里建“佛坛”,用来供奉佛像和祖宗牌位,早晚进行佛事祭拜。许多日本人家里,既有佛坛,也有神棚。不过佛坛通常天天祭拜,早晚祭拜,神棚则只在节日或特殊事情发生时祭拜,使用频率远低于佛坛。
在东京芝公园的增上寺,我看到了幕府将军德川家纲的墓园,同时也参观了相隔不远的另外一座如今普通日本市民死后下葬的墓园。墓前插着许多细长的竹排,上面写着死者的名字和祭奠的话语,还有“伊藤家”“上田家”“藤野家”之类的石碑,看来一个家族的人都埋葬在一起。
佛教在日本的历史很久远,兴盛时期是在江户时代。在江户时代中期,就形成了家家供奉佛坛的习惯。日本的佛教与中国一样,虽然也有小乘佛教,但大乘佛教要发达得多,宗派与中国的也近似,多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如天台宗、真言宗、律宗、净土宗,最发达的是禅宗。禅宗能在日本最发达,是因为它最契合日本人的生死观。日本人也像中国人一样,把所有的佛经都翻译了过去,但他们最接受的是“无常观”和“净土观”,最喜欢探讨的是“空”与“无”。
一般的日本人认为,人死后,要到寺庙里,请僧人来念经,超度亡魂,这样才能摆脱生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他们最希望能埋在寺庙的墓园里。在日本人的生死观里,一个人不管犯下多大的罪,都可以“以死谢罪”,只要死了,他的灵魂就是无罪的,就已经是神了。中国人有“父债子还”的观念,而日本人认为,人死债亡,父债子不必还。
日本人的宗教观,与中国人有一些相通之处,比如都很实用主义,都是重形式轻内容,都是“临时抱佛脚”,也都是不分佛教还是什么教,是个神就要去拜一拜,最好各路神仙都来保佑我,但又有一些不同之处。
中国人骨子里是无神论者,不相信真的有什么神,而日本人骨子里还是相信有神的,不仅有神,而且是多神。尽管都“临时抱佛脚”,但中国人“平时不烧香”,日本人则平时也烧烧香。日本人甚至在吃饭前也祈祷一下,内心对神的敬畏,是超过中国人的。盂兰盆节是日本仅次于元旦的重大节日,人们相信,那一天祖先的灵魂会拜访子孙的家,所以各地都会跳盂兰盆舞,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热闹非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