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海外网评
又近一年校园招聘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两天,教育部公布了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曾经热门的工商管理、法学都纷纷中枪,表演、动画等艺术类也榜上有名。据称,公布榜单为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避免盲目布点。
问题是,这种“马后炮”似的榜单,跟得上市场的节奏吗?动辄“难就业、停专业”,有形之手是不是伸得过长?
专业之痒,痒在手放错了位
一人就业难,全家泪潸潸。评论君认识的一位二本毕业生,个人条件不错,但只因学了个“平面设计”的专业,市场容量不大,离校一年多了,至今还蹲在农村的家中待业。寒门学子,辛辛苦苦供出来一个,不容易。四年空学一身本领,与社会的用工需求,又总跟不上趟,酿成巨大的结构性浪费。
供给与需求,市场经济的老话题,竟成民生的痛点,定是由于市场机制出现了漏点。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行政色彩过于浓厚。高校领导常常是行政官僚,好大喜功,拍脑袋决策,不管职业学院,还是二本、三本,一律门门齐全。甚至黑龙江一大学在2015年一次新设56个专业。到调整、减少时,却又层层审批、关关设卡。就算事后再亮黄灯、掏红牌,政府的反应速度,能快得过市场吗?
中国的大学,面上来分,大致可有“蓝翔”与“北大”两种。“蓝翔”指的是二本、三本,职业学院、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北大”则是指研究型大学,本本分分做学术。两者不是一回事,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一边隔靴搔痒,一边膝痒搔背,解不了痒不说,还容易挠破皮,甚至伤筋动骨。
“蓝翔”的专业,必须市场化
教育部的榜单出来后,有网友留言,他学物理的现在去搬砖。其实,普通的大专院校,不妨学学“蓝翔”的踏实劲。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调侃,“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不止挖掘机,类似的烹饪、机修,这些蓝领的技术岗位,很多职业教育做的比高校好得多。一个奥秘,就是学校淡化行政色彩,直接应对市场的呼唤,“订单式”培养专门人才。
这个过程中,专业要随着市场波动,灵活设置。不要为了好看,打肿脸来充胖子。比如,法学专业,本来就是精英教育,很多国家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而当下很多理工大学、工业学院都跟着凑热闹,培养出来的学生连司法考试也很难通过,又怎么就业、执业?等教育部门反应过劲,已经耽误了一大批人,黄花菜全凉了。
放下高校办学自主权,不再把专业全不全、规模大不大,作为考核行政校长的标准。真正归为教授治校,真正拿就业率一票否决,真正赋予高校增、减专业的变通权力,压根用不着隔空喊话、事后发榜了──套用一款热语,“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北大”的专业,必须独立化
话说回来,北大、清华,还真得跟蓝翔们有所区别。
比如,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再不吃香,再不被市场认可,也须坚持保留,决不能为市场所蛊惑,变成技术流。道理很简单,此乃国家之根本,文化之基石,不能用货币来衡量、来计算、来矫情。说到极致,哪怕类似的专业全班零就业──事实可能截然相反──仍然该“我自岿然不动”。
“国本”与“民本”,一重公利,一重私利。经济学上有一个“外部性”的概念,马歇尔和庇古认为,经济主体沉醉一己逐利中,会对全社会的福利产生或有利、或不利的冲击。大家一窝蜂去学“蓝翔”,个人生存解决了,市场交易也活跃了,可“往圣绝学”谁来牵挂?“万世太平”谁来操心?这种民族整体上的“外部性”,需要公共财政与机构来支撑,遗世而独立。
钱学森之问,问的不是“蓝翔”,问的是“北大”。教育主管部门的手,快从“挖掘机”下边抽回来吧!(文/周人杰)
(本文为“金台二号”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
关于经济走势、时政局势及其它热点话题,金台二号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