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的现实与未来

2014年10月28日11:01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衡水中学衡水中学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熊丙奇

  衡水中学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有一些人希望这次由中青报再次开启的讨论,能给旷日持久的争议,画上句号,达成共识。但在笔者看来,这十分艰难。因为很多围绕衡水的争议,根本就是各说各话。要让讨论有成效,必须理清一些基本的概念。

  其一,一切为了高考,是高考制度的问题,还是衡水模式的问题?

  "衡水模式"饱受诟病之处是一切为了高考,并把这做到"极致"。批评者认为,这把应试教育做到登峰造极,只育分不育人,把学生当作高考的机器;可赞成者,不以为然,其理由是,现今中国教育评价制度,不就强调考试分数吗?哪一所学校不在进行应试教育,差别只在于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以及只做不说上。很多学校也在全力做应试教育,但不得法,成效不大,还有的表面上宣称做素质教育,但搞的完全是应试这一套。在这种背景下,衡水把应试教育搞得很成功,难道有错?如果有错,就错在评价体系上。

  这是争议衡水必须解决的问题。以笔者之见,衡水其实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一个样本,分析衡水的办学,应该重点挖制度根源,否则,就把应试教育的板子打在学校身上,一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二来学校也不服,其他学校也是应试教育,只因我做得最好才被质疑。

  必须意识到,我国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制造了基础教育的升学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唯分数论就难以打破,绝大多数基础教育办学者会实行应试教育,并力图做出最大成效。切实推进制度改革,才能把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这是争论双方需要达成的共识之一,一方淡化制度,只批评学校,一方强调制度之下的现实合理性,难以找到交集,如果制度不变,批评者继续批评,办学者继续老样子办学,这能促进教育进步吗?更重要的是,如果制度改革作为不大,大家认定制度难以改革,赞成衡水模式的声音不会减弱。

  其二,超级中学,是地方政府教育战略问题,还是学校自身办学问题?

  超级中学,现在成为一个现象,不独衡水中学一家。在讨论超级中学现象时,也存在概念模糊。如果一所学校完全依靠自己的管理、教学,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办出高水平,成为一省之内最好、最有吸引力的学校,这样的超级中学,有如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得到称赞。而如果一所学校,依靠政府的特殊优惠政策,比如可在全省范围内跨区域优先招生,招生规模可突破限额,学校内的违规办学,也可由政府出面摆平,等等,如此成就为超级中学,则是要大力反对,质疑政府的教育战略有问题,存在学校歧视。

  然而,在讨论超级中学现象时,却没有区分政府的教育战略,还是学校的自身办学,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赞成者多强调是学校的自身努力,而淡化政府特殊政策及其作用,而反对者多批评学校独霸一方,影响其他学校发展空间,却不指出政府的特殊优惠政策这一根源(或轻描淡写指出,却不拿出具体的优惠政策,包括跨区域招生数量和生源构成)结果导致本应该对教育战略的质疑,演变为对一校的质疑,也无益于问题解决。

  笔者一直反对地方政府打造超级中学的教育战略,但却支持每所学校在平等竞争中办出特色,因此,对于超级中学现象之争,要仔细分析成为超级中学的因素,对政府的特殊政策要反对,不能举办一两所超级中学,作为教育政绩,地方政府应努力推进基础公共教育均衡发展,而对学校的特色办学部分则应客观评价。不质疑政府只批评学校,如果政府政策不变,只会是对学校的进一步宣传,学校也会拿特色办学为自己辩护,不提政府的特别支持。

  其三,教育改革,是体制责任,还是学校责任?

  批评衡水模式者,期待衡水能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进行教育改革,因为衡水有资源也有空间,在教改上做出探索;而赞成衡水模式者,则呼吁尊重衡水办学取得的成就。

  在笔者看来,制度改革和学校自身的努力,不能割离开来,高考制度必须改革,否则基础教育学校自身的改革空间有限,不能脱离高考制度奢谈只要学校转变,应试教育就会消除,而与此同时,学校在当前高考制度下,也应该积极作为。这是一所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名校而非高考名校的必然选择。

  衡水的办学者应该从争议中看到,就是取得如此辉煌的高考奇迹,但学校得到的社会认可度、满意度并不高,这就如上海学生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测试),连续两次获得全球第一,可老百姓对此也不满意一样,因为一名学生的成长,除了知识教育外,还有很重要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教育的目的不能只追求阶段性的成功,而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衡水中学重视高考成绩,这是中国教育的现实,但现实不代表未来。衡水要拥有更好的未来,必须思考在目前的办学基础上,怎样推进改革,如果衡水能在知识教育之外,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整个教育管理,不再让人觉得是为高考而战,而是充满人文关怀,这所学校也就实现了自我突破。

  据笔者的观察,衡水近年来也在寻求突破,但他们也背负着压力--万一成绩下降怎么办?如果衡水考上北大清华者减少,可能又会遭遇新的质疑,就像当年的黄冈中学一样。从这一角度看,不以高考论英雄,还需要社会舆论的配合。

  衡水模式是现实评价制度、地方政府教育战略、社会名校情结的综合产物,改革不是衡水一校的事,必须从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围绕衡水的讨论,应深入揭示评价制度的问题,政府教育战略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教育价值的导向和办学者、受教育的选择影响,但有一个前提是,所有人要意识到,升学教育模式并非好教育模式,打破升学教育模式,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学校办学的共同追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衡水中学 教育 体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