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是2016年之前的最后一起盐业大案吗

2015年07月10日11:40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这会是2016年之前的最后一起盐业大案吗 这会是2016年之前的最后一起盐业大案吗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传涛

  2万多吨工业用盐,在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作坊里,通过一台分装机就改头换面被包装成了食用盐,其后被运往北京、江苏、天津、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7省市销售。这样一条非法产业链运行长达7年才被发现。江苏泰州警方日前破获的一起假盐案令人震惊。(7月9日《新京报》)

  盐也有假的?这是许多网友的疑问。而回答这一问题,则必须要弄清两件事:一是,食用盐与工业用盐的区别;二是,盐的成分之中是不是如其产品简介中所写的那样包含碘,虽然碘并不是最重要标准,但既然写明了“加碘精盐”,则就应该有碘。然而,这2万多吨盐中既没有碘,其最主要的成分也是不是食用盐的氯化钠,而是有毒的亚硝酸钠,也就是工业用盐。

  无论从量上,还是从销售时间上,这起“假盐大案”都让人触目惊心——据了解,这个“品牌”的盐已经销售了七八年,而2万吨的量,能够让500万人吃一年。食品安全问题大于天,这已成为国民共识,李克强总理也曾在“两会”上,用“三个最”即“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表明了政府对于整饬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与决心。因此,对于涉案人员,必须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包括承担司法责任。

  联想到正在进行的盐业体制改革,这起假盐大案,却能够让人浮想联翩。2014年10月29日,发改委通过第七套盐业改革方案,规定自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允许跨区经营。加上2014年4月份《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被废止,这些都意味着自2000多年前汉代建立的盐铁专营制度即将走下历史舞台;同时也意味着,在食盐销售市场之中,民营企业制售食盐、跨区经营将不再受到限制。应该说,这是中央政府打破行业垄断,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的表现,是“简政放权”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2016年盐业专营被彻底打破之前,即便这些盐不是假盐、有毒盐,其生产者也是违法违规的。而从明年开始,笔者却非常希望,所有想做盐业生意的人,都能够通过正规的路径,包括申请相关牌照和生产经营许可及相关手续走上正规化的道路,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变游击队为正规军。更希望,这起假盐大案是在打破盐业垄断之前的最后一起大案。

  打破食盐垄断之于社会和市场的重要意义不需要被否定,但是,这起案件,也给政府监管部门提了一个醒——打破盐业垄断之后,监管问题不容小觑。国务院不仅仅强调“简政放权”,更加强调“放管结合”,尤其是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而言,能否更有效、更科学地做到监管与市场的统一,才是最考验各级政府部门智慧的关键所在。盐业垄断被打破之后,食用盐的安全问题尤其是战略安全问题,都不应该被抛之脑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假盐 盐业 垄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