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海公司背景挖得越深,离真相越近

2015年08月18日11:04  新闻专栏  作者:汤嘉琛  
瑞海公司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厚“背景”? 瑞海公司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厚“背景”?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汤嘉琛

  距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已经6天。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形成了一股合力,让越来越多的关键信息逐渐被披露。比如,《新京报》《财经》等媒体调查发现,处于风暴核心的瑞海公司有一名神秘股东,其身份疑为原天津港港口公安局局长董培军之子。

  自爆炸事故发生以来,关于瑞海公司是否有“特殊背景”,网上网下一直有不少猜测。有些传闻已经明确被辟谣,但当地有一种说法是,“能够在港口弄到危险化学品堆场挺难的,抛开这个公司的身份背景,其人脉资源肯定非常雄厚”。如果媒体关于“神秘股东”的报道属实,这起爆炸事故的很多疑团都可能被解开。

  揭开了瑞海公司的“特殊背景”,下一步的调查和追责也将有更明确的方向。前几天的媒体报道和官方调查显示,这起爆炸事故或带有明显的“人祸”色彩。如果能顺藤摸瓜查清瑞海公司为何能违规堆放危险品,为何问题缠身却屡次逃脱监管,追责将更容易。

  每次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后,绕不开的一个议题是如何加强监管、避免悲剧再度发生。然而,瑞海公司的“特殊背景”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监管制度,问题是有些“有背景”的人总能绕过监管;要想亡羊补牢,或许也不必再立新规,监管者对所有人、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严格照章办事就已经足够。

  如果我们将视线从天津爆炸事故挪开,不难发现一个事实——“背景”已经成为扭曲社会规则的重要力量。普通百姓要办点事,要么遭遇“门难进,脸难看”,要么就得跑断腿去办各种“奇葩证明”;然而,另外一些“有背景”的人,却总能办一般人绝对办不到的事,赚一般人不可能赚到的钱,瑞海公司就是最新例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社会有明确的运行规则,并且能保证这些规则不会被少数人随意践踏和挑战,社会才不至于失序,民众也才会有稳定的预期。然而,如今在一些领域、一些行业,规则若有似无,于是乱象丛生。为了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中生存下来,普通人想方设法结交所谓的“人脉”,力图让自己也有“背景”,有点资源的人则努力寻求更大的“靠山”,最终导致了更严重的社会混乱。

  过去的诸多案例已经反复证明,那些异常的“能量者”背后,往往都存在腐败弄权的行为。典型的例子是,以往那些一出事就叫嚣“我爸是××”的人,最后大都变成了“坑爹”的熊孩子,纪检部门基本一查一个准;那些曾经炫耀与某些官场大人物私交甚笃的人,在“靠山”倒台后,通常都会给“拔出萝卜带出泥”提供新的注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铁腕反腐、八项规定、“反四风”等高压态势下,有些人已经开始将自己的“背景”隐蔽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高调地显摆,而是以各种变通手段辐射能量,甚至“闷声发大财”。这种由明转暗的弄权术,造成的社会危害可能更大。对于这种新现象,更要保持警惕,用“火眼金睛”看清本质。

  无论权大权小,都必须被束缚在制度的笼子当中。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让权力成为破坏社会规则的“背景”。避免社会规则和制度被架空,不让“背景”的阴影成为监管盲区,才能堵住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严查“我有背景我怕谁”背后的权力纽带,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向。

  ​(首发微信公号“温家街”wenjiajie-com)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瑞海 天津爆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