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刘海明
从8月起,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电视剧处于热播阶段。细心人士发现,山东卫视开播几天的《绝地刀锋》突然停播;东方卫视的《来势凶猛》、天津卫视的《枪侠》、山东卫视《狐影》、贵州卫视与河南卫视播出的《野山鹰》等多部抗战剧中途下档。
纪念抗战胜利,有些纪念抗战胜利的电视连续剧却临时被撤档。这样的撤档,看似反常,实则正常。
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自然是公众所需要的。再重大的历史题材,拍成电视剧时也要考虑控制总量。一旦超量,严肃的内容想不轻浮都难。在这方面,清宫戏曾有个先例。可惜的是,抗战剧编剧和投资方,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多年来如炒股般制作抗战片,粗制滥造的抗战片,不亚于神话剧甚至是科幻片,不可思议的镜头、场面,都能给炮制出来。
公众的批评声没能阻止抗战片生产的加速度。也许,投资方看准的是政治气候,意外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抗战片肯定更火爆。如果说“翔嫂藏雷”只是抗战剧危机的爆发点的话,多家卫视的抗战片中途撤档,是否可以说抗战雷剧终于遭遇了自己的“滑铁卢”呢?
也许,有人说这可能来自行政方面的干预。即便如此,没见这样的干预招致舆论的批评。相反,网络舆论对抗战雷剧的撤档,满怀喜悦:“抗战神剧,侮辱了先烈,教坏了孩子,如果日本鬼子都如神剧里那般愚蠢,八年抗战岂不成为笑话?如果玩笑间、随便耍耍酷就打的鬼子屁滚尿流了,先烈们的牺牲还有价值吗?”
多年来,抗战剧数量泛滥,充斥荧屏,不少人把这种现象归咎于电视剧本审查的严格。我不否认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更觉得这是编剧和导演创造力萎缩的产物。
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又不想深入现实生活,还想把拍电视剧当作终身的职业,这就有点难了。如果我们的电视频道开放,公众有更多的收视选择权,我不信哪些雷人的抗战片真的还有多好的收视率。应该说,电视节目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抗战雷剧的保护伞。随着主管部门不能容忍对抗战历史的歪曲,抗战雷剧基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活动结束以后,估计抗战片的冬天也就真正来到了。
影视剧创作需要立足现实,需要有足够的创意。我们的编剧不会讲故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悬念的能力,没有把生活转化为悬念性艺术的能力。这样,只能扎堆吃饭,都死盯着抗战题材,最终剑走偏锋,在猎奇和离谱上放大自己的那点想象力。
抗战雷剧遭遇滑铁卢,这样的影视剧可能还能存在一些时间。但这个强烈的信号已经给影视视作方发出了预警信号:雷剧时代正在结束,趁早转行才是正道。不然,如股民盲目涉足股市最终要付出血的代价一样,被公众唾弃又不被行政部门看好的抗战雷剧,不遭遇“滑铁卢”才很正常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