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出版传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3日15:42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出版传媒

侯小强侯小强

  2010年,侯小强执掌的盛大文学低价推出了电纸书Bambook,将电纸书的价格拉下了神坛。2010年因此被认为是电纸书的普及年。盛大文学正在做的这件事,将对读书人影响深远:把文学与商业的脉络彻底打通,建立起公平透明的行业规范和自由平等的版权格局,让写字的人获得尊严。

  侯小强,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新浪,29岁担任新浪网副总编辑,后又执掌新浪博客。2008年7月,33岁的侯小强入主盛大文学,担任首席执行官。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累,年富力强的男人,有什么资格过安逸的生活呢?”

  侯小强:让写字的人获得尊严

  “我原来的角色是服务于普通用户,现在的角色首先是服务于一百多万作家,让他们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能够获得写作给他们带来的尊严。”

  本刊记者/杨敏

  2010年,是盛大文学的运营年。侯小强做了两件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

  一个是签约出版了韩寒的《独唱团》《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及蔡康永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二是电纸书Bambook问世。这是侯小强2010年最费心的一件事。这款外观轻薄灵巧的电纸书一上市,就被当作市场的搅局者,因为售价比市场同质产品便宜了一半。自9月28日起,不到一个月,Bambook销量达到4600台,开始攻城掠地,抢占市场份额。

  为了证明盛大文学在中国版权工业中的地位,侯小强俨然变身数据控。“第一个数据是,从线上来讲,我们占了中国90%以上的份额。百度上每天被检索最多的一百本小说中,有90本是来自于盛大文学。第二个数据是,线下社科类图书中,前1000位,我们大概占了180左右,18%以上的比例。无线领域,以中国移动基地为例,排行榜上前50%以上的作品是我们的。”

  侯小强语速很快,自认是急性子,更是工作狂。

  “我现在周六周日休息时,会觉得有愧疚感——你有这么大的压力,有董事会的压力,公司这么多员工都看着你,你没有资格去休息。我坚信一点:努力是可以获得能量的。”

  给作家当经纪人

  侯小强自去年10月开始写微博,至今已聚集16万余粉丝。每有更新博文,身后应者云集。

  他开始写微博的第一天,就爆料不断:与郭敬明住同一小区,帮李宇春找医院,同于丹晚餐等。最近一次,是踢爆韩寒生子。其微博人气立刻飙升。

  不得不说,侯小强对于如何炮制新闻有极敏感的神经,从他主管新浪博客期间的几件力作便可见一斑。引发强烈社会舆论的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搬出去》,是央视主持人芮成钢与侯小强吃饭时偶然谈及,并在侯小强的要求下写出来的;洪晃跟侯小强聊天时谈及80后作家,侯小强让她对此写篇博客,一个星期后,《凹造型》出炉。

  “文章上载之后没几天,我去上海出差,在飞机上看见每张报纸的文化版都在转载或评论这篇文章。我吓一跳,才知道这是侯小强的局,是他设置的。”洪晃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评价侯小强:“他对大众的文艺趋向的号脉非常准。他出的选题,几乎百发百中。从那以后我学习他,把ilook改变为每期一个专题,但是做不到他的精确度。”

  对于受众市场敏锐的嗅觉和开创性的营销方式,加上异常丰富的媒体资源、文学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终使侯小强成为陈天桥的座上宾。

  “我和陈天桥是气味相投,一见钟情。陈天桥是一个有理想主义气质的人,恰巧我也是。”侯小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3月两会期间,我去西直门外的酒店里见他,他指着西直门外车水马龙的大街,说:中国文学也能像这样多好。他这个愿景感动和影响了我。我觉得我需要的就是这个东西。”

  2008年7月,侯小强成为盛大文学的掌门人。

  “新浪是一个广阔的平台,你可以和最新锐的、最有影响力的人去沟通,盛大则更专注于一个垂直领域。我原来的角色是服务于普通用户,现在的角色就首先是服务于一百多万作家,让他们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能够获得写作给他们带来的尊严。”侯小强说。

  在侯小强的眼里,盛大文学已不是原创文学网站,而是一个版权运营中心,包括版权生产和分销。他想要打造的,是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版权运营公司。

  盛大文学与韩寒、蔡康永这些传统作家实行的是签约出版的方式,即一次性买断作品版权。而对于为数众多的网络写手,盛大文学则按照一千字两分钱的标准向读者收费,然后跟签约作者分成。

  “这是我们的基础的商业模式,作家一半我们一半,前半本免费后半本收费。现在我们平台上写作的人超过130万人,每天产生的字数超过了一亿字。”

  除了提供稿费之外,盛大文学意在为作家提供最好的经纪服务,以激励他们持续写作,并最大限度开发其商业价值。

  “我们会在生活中对他们予以扶持,包括体检、福利等。甚至,对于一些作家来讲,快递费也是一个支出,我们会把快递费也写进合同里。除此之外,我们也对他们进行商业规划、个人定位。在国外,很多作家和经纪人都是一辈子的合作。”

  但并非所有的网络写作者都能得到稿费和经纪服务。“可能只有10%的作家是有商业价值的,90%的没有。”侯小强说,“所以不能指望在这个平台上,所有人都能赚到钱,这是不可能的。”

  盛大文学利用web2.0、书评、搜索量、排行榜等一系列网络工具,及有经验的编辑队伍,来发现有市场潜质的作品和作者,并帮助进行线下出版,出卖游戏版权、影视版权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除此之外,我们的模式依然在丰富和深化。可能做一个编剧公司。有些人特别擅长讲故事,(写的东西)很主流化,容易改编成电影电视作品。有可能把这些作家签下来,专门写故事脚本。”

  截至目前,盛大文学已产生了十几个收入过百万的作家、百来个收入10万以上的作家。他们有人靠写作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栋别墅。

  在云端的“云中书城”

  侯小强构想中的未来电子书的理想国,叫“云中书城”。

  云中书城是盛大文学打造的一个数字图书馆。陈天桥为爱书之人,家中珍藏大批线装书,于是借用了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意象,将这一数字图书馆,取名为“云中书城”。

  云中书城包括盛大文学旗下7家文学网站的所有作品,和部分传统媒体出版行业的版权。而这些作品都将提供给Bambook,作为它身后最强大的能量库。

  “电子书的售价其实低于成本,云中书城大部分作品都能免费阅读。我们现在不急于做大、赚钱,而是要慢慢通过打击盗版,培育稳定的市场,再来赚钱。”

  侯小强希望,云中书城未来将发展成为一个如数字图书商城一样开放的超级平台。“今后,所有的签约合作方、内容提供商,都可以使用这个平台,有自有品牌,可以自主上传,自由定价。”侯小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而且所有云中书城的内容,并不只有Bambook能看到,未来汉王、中移动、新浪上也能看到。”

  在他看来,云中书城能为版权各方提供一个公平、透明且开放的平台,为建立一个共存共赢的行业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目前令侯小强最揪心的,是各种盗版行为。据侯小强说,盛大文学旗下网站的知名小说,95%以上都被盗版。正版小说章节发布不到5分钟,就会出现在贴吧中,一夜之间有数十万的点击和数千回复。

  侯小强微博里有一句惊悚的口号:“百度文库不死,中国原创文学必亡。”另一句则是他颇悲壮的决心:“若只此一役便离开,也值得。”

  在2010年11月,盛大文学将百度一举告上法庭,这是否预示着继360与腾讯之后,另一场网络战争也将要拉开大幕?

  “他有非常强烈的做事情的愿望,也有很强的好胜心。而且看准目标之后,能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与侯小强合作多年的朋友、北大教授张颐武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评价他,“他在一个团队里,有很强的协调能力,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与人协作、共谋多赢,在侯小强看来,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特质。在外人看来早已身披成功光环的侯小强,对于出名,有着下意识的警惕。他在微博中写道:名声就是吐在你身上的唾沫,迟早会干掉。

  “名声对我来讲,这不是我的一个收获,而是我需要付出的一个代价。我身边有很多别人景仰的名人,他们也有恐惧、焦虑、绝望、哀伤,他们在我眼里,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分。”

  那么,这么疯狂地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人一方面喜欢过平静的生活,一方面又要承担责任。人最重要的属性,是责任感。你得为了别人活着。”侯小强说。  ★

韩寒韩寒

  2010年,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以150万的销量打破了文学期刊市场的沉寂。他推出的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销量也突破100万册。他的博客的访问量迄今已达到4.4亿。在当下观点过剩常识不足的普遍浮躁中,坚守常识和良知,使韩寒成为80后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

  韩寒,1982年出生,17岁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高一退学。同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成为畅销书作家,靠写作和赛车为生。2006年开始写博客,关注和讨论一系列社会问题。2010年推出文学杂志《独唱团》。

  言论:“文艺有些陌路,但文艺永远不会末路。”

  韩寒:每个人都在改变局部的世界

  2010年,韩寒推出文学杂志《独唱团》,以实践“复兴文艺”的理想。他说:我不能,但我们能

  本刊记者/陈晓萍

  2010年,韩寒在作家、职业赛车手和博主之外,有了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主编。

  7月6日,筹划已久的文学杂志《独唱团》第一期面市。上市的当天,在北京地区,20分钟内2.2万册销售一空。

  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韩寒,经常穿黑色裤子,戴黑边眼镜,一如邻家男生,但显得非常有教养,且英俊,阳光,所到之处女粉丝的尖叫声响成一片。他出席的公众活动,众多长枪短炮几乎让人产生错觉,以为面前是一位偶像明星,而不是一位作家。

  韩寒小说的男主角多是小镇少年。而在朋友眼中,他始终是一个亭林镇少年,这点从未改变,只是少年变成了青年,2010年,这个青年又变成了一位父亲。不过,对于这个最重要的新身份,韩寒一概不予回应。

  但在熟悉他的人看来,他仍然是一个善良而有点羞涩的大男孩——“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认识韩寒的朋友如此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

  随后,9月,韩寒出版了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篇小说最开始刊登于《独唱团》第一期,未完待续,但迟迟等不来第二期杂志的读者,却迎来了这部新创作小说的单行本。

  “文艺永远不会末路”

  今年28岁的韩寒,自认为1999年和2009年这两个年份对自己最为重要。

  1999年,17岁的少年韩寒获得了“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初赛作品《求医》《书店》,复赛作品《杯中窥人》。随后,他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引发社会关于“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而少年韩寒最终以退学来回应了这场讨论。

  2009年,已是青年的韩寒,出版了创作生涯的第6部长篇小说《他的国》、第9本文集《草》和第10本文集《可爱的洪水猛兽》。他2000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仍在加印,畅销200多万册。

  也是在这一年,韩寒开始筹办杂志《独唱团》。身为主编的他,希望办一本有观点和立场的双月刊文学杂志,实现“文艺复兴”的理想。热爱文艺的他认为:“虽然文艺有些陌路,但文艺永远不会末路。”

  韩寒开出了颠覆文学市场的高稿酬——一个字两块钱。“我是来破坏这个市场的。”在他看来,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没有独立的文格。而稿费普遍异常的低,是中国产生大量文化垃圾的原因。

  然而,这本以书代刊的杂志至今为止虽已创造了150万册的销量,却是叫座不叫好。评论界对第一期反应平平。当然,评论界也以足够的耐心,期待着第二期。

  但没想到,《独唱团》第二期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本该是双月刊,却成了一本年刊。

  在策划《独唱团》的同时,韩寒还计划与出版人路金波合作,推出另一本杂志《合唱团》。这将是一本走高端路线的文学杂志,每期推出30篇文章,或者原创,或者选摘。

  做了主编的韩寒,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赛车手的身份。2009年,他赢得了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N组年度总冠军,也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他还代表中国队出战世界车王争霸赛(ROC),为中国赢得了ROC征战史的第一分。

  对于这些成就,韩寒自己却认为,他只是到点了就做某一件事。比如,赛季到了就比赛,杂志要出了就开会,有灵感了就写书。

  不外出比赛的时候,韩寒的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中午起床,吃早餐,然后去玩——至于玩什么没有一定之规。傍晚吃中饭,再去玩,玩什么也不一定。半夜吃晚饭,然后上会网看会儿碟才睡觉。当然,他的玩也包括飙车和约稿等等。

  “作家、赛车手、博主和主编,这些都是我喜欢的身份,所以我选择了他们。赛车手我做了六年,主编只做了一次,一切都是因为惯性。”在2010年岁末,韩寒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此总结自己的这四个身份。

  “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那800字”

  韩寒上学时,一次期末考试,作文题是《我的追求》,老师要求写800字,韩寒写了200多字后,觉得写到点了,就不写了。他在结尾中写道:“不管你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去追求那800字。”作文自然被判不及格。

  少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最惊世之举便是退学。

  退学当年,《三重门》问世,大受欢迎。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把韩寒请去,18岁的年轻人遭遇专家学者和观众的集体围攻。大家苦口婆心地要挽救这位失学少年,更怕他成为一个坏榜样。他却依然我行我素。

  《三重门》让韩寒成为中国版税最高的作家之一。他用版税挣来的钱买了第一辆车,那是一辆富康轿车。随后他迷上了汽车,更迷上了赛车。他曾同时拥有四辆汽车以及八台很稀有的摩托车。这些车通常会在一两年内被他半价卖掉,然后换新车。

  韩寒再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是2006年开始写博客后。这一年,畅销书作家韩寒开始与文坛前辈论战,炮轰作协,说如果自己当选作协主席,第一秒钟就是解散作协。而和文学评论家“韩白之争”更是让他在网上成为焦点。

  不过,彼时那种对权威的蔑视,多少尚带点少年的轻狂和玩乐的心理。

  2008年,韩寒在博客上劝告读者不要去家乐福示威。他随后的一系列博文更是清醒而理性,独立的声音让公众刮目相看,也让他赢得“意见领袖”的称号,得到了陈丹青、梁文道等著名学者的赞誉。如今他的博客访问量已经达到4.4亿之多。

  韩寒自己如何看待“意见领袖”这个称号?他选择了不回答这个问题。

  至于2006年开始写博是不是那一年特想跟这个世界谈谈,或者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冲动?韩寒表示:“不啊,就是新浪邀请我,我觉得挺好,不用经过编辑删改,大不了发表了以后被删,比给杂志给稿子要爽,于是就写下来了。谈了那多么年,早就没有冲动了。”

  那语气,一如他曾经说过的:“我经常妥协,如果一个人说他永不妥协,我认为他一定演猛男演得入戏太深了。”

  2010,和这个世界谈什么

  比《独唱团》晚两个月上市的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现在的销量已经达到100万册。

  这部小说的男主人公同样是一位小镇青年,名叫陆子野。

  少年时期的陆子野是一个性格懦弱的男生,在跟小朋友玩时,只能当配角。他崇拜比自己强的男性,也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中心。他的童年玩伴“10号”总欺负他,但他长大后却发现,他其实崇拜“10号”。他暗恋的女生刘茵茵和“10号”成了一对,两人后来在一次车祸中双双丧生。

  10号在短信中对刘茵茵说:“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来适应这个世界吧。”现实中,韩寒说:“每个人都在改变局部的世界。”被看做偶像的他能否振兴文化?他说:“我不能,但我们能。”

  “我发现我生命里崇拜的都是那些热血的人们……我总是发现,当我发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思考了。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行动了。当我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翘了,然后我又不敢行动了。”陆子野说。

  而韩寒说:“我是比热血的人行动得更快的人,但翘得比他们晚。”

  那么,如果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四个身份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他会抗争吗?

  “不会抗争,到了我被迫放弃的时刻,那一定是遇到了巨大的、不可调和的、不可战胜的压力。也是抗争失败的结果。而事实上,这就是一场游戏无数场梦,出局的未必叫做失败者。” 他这样说道。  ★

张小波张小波

  2010年,张小波在图书策划领域,继续书写着“张氏神奇”。他一举推出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赫塔·米勒作品集》中文版,震动业界。诗人的爆发力、想象力加上出版人的独到眼光和气魄,理想主义气质和商人嗅觉的混合,成就了张小波在出版界坚固的地位。

  张小波,生于1963年,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作家,知名文化商人。20世纪80年代,他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海“城市诗派”的旗手。后因策划《中国可以说不》系列而崛起于中国出版界,成为成功书商。他策划的《求医不如求己》《中国不高兴》《山楂树之恋》等畅销书引领了出版界的风潮。

  “民营书商的存在,改变了中国出版的生态。现在不能想象,没有体制外这拨民营书商的进入,中国的出版能到目前这种态势。”

  分裂者张小波

  “理想主义长久地支撑在里面。很多时候,它会超越商业法则。”

  本刊记者/黄艾禾

  2010年10月,张小波担任总裁的凤凰联动图书有限公司出手大动作:一举推出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赫塔·米勒作品集》中文版,一套10册。消息一出,震动业界。

  从国内的出版业巨头来数,还真没有几家能有这种大手笔。德籍罗马尼亚裔女作家赫塔·米勒2009年获诺奖之时,国内还没多少人知道她是何许人,一年之后,她的中文版都上市了,而且是以全套作品集的规模,这种气魄和速度在中国出版业是空前的。不要说民营的出版商做不到,即使国营的老牌出版社,做到这一点也基本是神话。

  之所以说出版全套《赫塔·米勒作品集》是大手笔,不仅在于其咄咄逼人的速度,而且在于它的投入。光是作品的版权费,就达14.5万欧元,再加上译者的稿费等等费用,若想收回全部成本,大约得卖到10万套。张小波对《中国新闻周刊》坦承:“像赫塔·米勒这样的作家,在中国完成10万套确实比较困难。”

  “我对中国当代作家极度失望”

  凤凰联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凤凰联动可以说是个异数。严格说来,它既不是国营,也不属民营,而是一个“国民合营”的结晶。

  去年4月,国营出版集团巨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人民出版社与张小波的民营出版公司“共和联动”共同注资1亿元,组建了凤凰联动,其中,国营一方占股权51%,民营一方占股权49%。控股方派驻财务总监并按照出资比例获得利润回报,而日常经营管理则由原共和联动方面主要负责。

  张小波说:“当时有很多报道,说我们是被招安了,被收编了……我是觉得,我们走了这么多年,变成了一个新的出版主体,用所谓‘招安’这个词,词用得是非常爽利,但是否能准确描述这样一个现实?不一定。”

  凤凰联动成立一年多以来,张小波一直在探寻如何发挥合资双方的“长板”。他总结出:凤凰联动的长板,第一是创意力,这是自由竞争激发出来的;第二是灵活性;第三,是某种理想主义。“这么多年它长久地支撑在里面。很多时候,它会超越商业法则。”

  “比如,每年我们会选出这一年中最好的诗来出版诗集,而诗集在当前永远是会赔钱的。出版赫塔·米勒,也是超越商业法则的。”张小波说,“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我们中国的作家在语言表达上是滞后的。他们要么就回到古代,而对当下,他们找不到语言做有力和准确的表达。从这个角度说,我对中国当代作家极度失望。引进米勒,我们就是要看看,人家对于当下的文学表达是如何做到的。”

  在此之前,张小波还策划过出版印度裔英国作家拉什迪的作品。虽然也买下了全部版权,但出于种种原因只出了《羞耻》一本。即使这样,张小波仍说“这是最令他骄傲的一本书”。

  在商言商,书商不遵循商业法则,何以生存?况且张小波的名字是和一连串的畅销书连在一起的:《中国不高兴》《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中国足球内幕》,乃至《山楂树之恋》《求医不如求己的智慧》系列……

  其中仅仅《中国不高兴》一书,就卖了60万册,当然是大赚了一笔。但张小波向记者辩白说,出《中国不高兴》,真不是首先出于商业价值考虑。“我们认为它会有影响力。书中谈到三鹿奶粉事件的时候,将它比喻成中国内部的‘奥斯维辛’事件,说在中国,价值观的虚无性和价值重建的紧迫性同时凸显在每个中国人面前。而这一点,应该和中国公众的主流价值是一致的。作为出版人,我骨子里对书中观点会有某些认同。至于卖得好,有影响力的书,当然会卖得好。”

  张小波说,他也出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马立诚的书。“在网上那么多人骂他汉奸,我觉得,应该给他的思维一个全貌展现,让人能了解。这未尝不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出版应该是社会一个共生的平台。我能做到即使是我不认同的观点,但我深知它有价值而把它出版,这一点是我最高兴的事情。我本人的政治倾向与我的出版之间,我希望能实现一个有控制性的互动。虽然这是很不容易的。”

  张小波说,他至今还看不懂财务报表。“反正有财务总监,就由他来管就好了。”张小波的全付精力在于策划选题,还有就是为要出版的新书写广告语。捕捉社会情绪的热点是张小波的拿手长项。他做的许多书一上市即能炒热,不管是掀起民族主义情绪,还是民间养生的狂热。

  张小波刚刚推出的一本新书是《穷人通胀富人通缩》,正好打到了人们关心的社会痛点,而这本书是从去年就开始策划了,当时想的书名叫做《通货就要膨胀》,没想到形势发展得这么快,现在的通胀已经不是“就要”的问题了。

  张小波另外一个要做的动作是,推出一批“80后”“90后”的“小青年写的书”。“关于中国工业社会的来临、中国的产业制造、中国向何处去……会不会变成跟西方一样的国家?有几条道路?我已经不愿意找‘50后’‘60后’的人写东西。他们基本上认知是过时的。”

  这或许就是张小波的成功之道。他能捕捉到社会潮流的最前端,看似在做“超越商业法则”的事情,却赚到了大钱。

  没有放弃写作

  张小波做书商已经将近20年。

  1991年,江苏镇江文联的干部张小波决定下海,此前他在国家机关已经待了7年,再往前,他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本科生,那时的他,整天读的是萨特或卡夫卡,“写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上学和当机关干部的日子,让张小波饱读名著。“当然那时读萨特和走入社会10年后再读萨特,无论是理解和体味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那段时间,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养分。”张小波回忆说。

  决定下海,是想改变命运。对于这些文学青年来说,做书商是一条最现成的路。张小波记得当时这一拨上海的和四川的诗人,比如宋渠、宋炜、李亚伟、马松……大家都在尝试做书,而张小波做的第一套书,是温瑞安的。“应该是赚到钱了,因为我们是先借了钱的,到最后把借的钱还掉发现还有剩的,这就说明是赚了钱了。”张小波说,他不记得赚了多少,那时就对账目心里没数。

  早年做书商的日子,张小波有些不堪回首。最困难的,还不光是资金问题,是感觉备受歧视,一种“无所归依”的感觉。“年年都说要整顿‘二渠道’,常常觉得手头的这本书就是最后一本书了。”

  所以,当2009年,张小波以自己的实力与凤凰出版集团实现组建凤凰联动时,他有一种欣慰感:“以前说你是民营的,二渠道,现在,他愿意和你对话了,承认你了。当然,审视自己这近20年从事出版的历程,会有很多的极不满足和极大的遗憾。你做的值得人去谈论的好书有多少?你做的是不是用过即扔的东西?但是虽遗憾,我不后悔,至少民营书商的存在,改变了中国出版的生态。现在不能想象,没有体制外这拨民营书商的进入,中国的出版能到目前这种态势。他们的‘转企’等各种改变,也是源自于我们。”

  张小波现在的生活是一种高速运转的节奏。他每天不停地与人开会,吃饭,打电话,在出差的路上,还要带上数部书稿,为它们写广告词。与20年前在镇江文联当干部相比,这完全是一种不可同日而语的日子。但张小波说,他内心的改变没这么大,他还一直没有放弃写作的梦想。

  张小波的一部剧本《刽子手花园》被电影导演张元看中,已经准备投拍了。“这是我从商十几年来写的第一个剧本。你内心的虚荣心和光荣感是会被激发的……这个非常纠结,我内心有无数的写作计划。我每年都在想,能不能找到一个人把这个公司接管了?我是想回到一个自由的写作状态。但随着年纪的推移,总觉得不太可能了。无论你的体力、你的创造力、你对文字的把握,都不太可能了。这让我觉得非常地恐惧。”

  这大概是很少人知道的张小波。张元说,没想到张小波的东西写得这么好,同时也说,张小波“很分裂”。  ★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