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午间一小时》:张希勇的平凡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6日09:23 cctv | ||
嘉宾:张希勇 主持:朱煦 责编:张则华 主持人:听众朋友中午好,欢迎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朱煦,现在我是在东北的重工业城市沈阳,也是在隆冬最寒冷的季节,此刻我就在沈阳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间为您录制本期节目,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张希勇,张先生平时的工作比我厉害得多,因为他经常要到很多夜总会有一些娱乐场所演节目,您都演些什么节目? 张:我经常在老百姓中一些礼仪的庆典上做主持人,不过你是大主持人,我是小主持人。 朱:这不对,我这个主持人老坐在话筒前不像您特活份。所以有时候我想我的节目是不是一定能给听众朋友带来欢乐呢?但我相信您的节目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笑声。 张:不敢当,我觉得您的难度更大一些。 朱:今天咱们好像都很谦虚,听众朋友,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张希勇并不是要告诉他是很著名的主持人,我是想告诉大家他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您是咱们国家第一批下岗职工? 张:对。 朱:当年在什么单位? 张:在沈阳防暴器械厂。 朱:您参加工作好像是在1978年? 张:对。 朱:参加工作八年以后您就遇到一个大的变故? 张:对,我们企业倒闭,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第一家集体制企业倒闭,我很不幸也在这个企业当中。 朱:您当时是这个企业的职工? 张:对。 朱:随着这个企业的倒闭您就下岗了。在这十多年中您换过很多工作,也做过很多事情,但今天我见到您的时候还是能看出历史在您身上留下的印迹,比如您今天西装革履的,领带比我系得还精神,头发也梳得特别好,这是不是跟您现在从事的工作也有关系? 张:那不是,那么多年前的阴影还影响着我那太不应该了,毕竟人要面对现实,而且要随着不同时期的变化,人的心理,人的思维都随着这个时代的变化在调整。 朱:我想这就是张希勇,如果我们要介绍今天这位朋友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想恰恰在于此,就像您说的,我们不能老是生活在阴影中,不能因为生活中的哪一个挫折就消沉,我们还是要鼓起勇气生活,但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我想在1986年工厂刚刚倒闭宣布你们要下岗的时候好像你那会儿正在读书? 张:对,我正在我们沈阳电视大学办的电大,在此之前我念过中专,我和我爱人就在中专班认识的,我我爱人都是一个单位的,我们是1978年,我们俩都是接母亲的班进入这个企业,一年之后一起出去上中专,放学上学一起走路。 朱:然后就在一个锅吃饭,然后一块儿下岗了。 张:嗯。 朱:我想正是这么多一块儿使您在之后的十多年生活中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你们能够在一起去享受幸福享受快乐,但同时你们也能在一起克服困难。 张:对,确切的说我们经过了非常难忘的磨难的时光,才使我们现在感到很幸福,夫妻关系很牢固,我觉得正是那些年我们彼此相依为命,互相扶助,而且齐心合力支持这个家,为这个家努力,我觉得在她眼里,我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她在我眼里也是一样的。 朱:都特别棒。那她今天为什么没有来啊? 张:她前天晚上到大连去了,有个非常急的事。 朱:很遗憾,否则我们今天的录音间会更热闹一些,要不会更多一些欢笑,所以你要把她这份儿带进来。 (音板:1986年8月3号,连续亏损十年的沈阳市防暴机械厂正式宣告破产,这是建国后首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当时张希勇正在电大上课,他的妻子胡柏君在单位从事教育工作,他们都没有想到自己竟成了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批下岗职工,而1986年的8月3号也成了夫妻俩终身难忘的日子。) 朱:我们一直在乐,但听众朋友一定会感觉到张希勇这十几年过来是很不容易的? 张:确实很不容易,我们是全国第一家倒闭的企业,那时候没有先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知所措,你不知道今后会是什么情况,将来的生活如何能够稳定,怎么维持下去,甚至将来孩子怎么抚养,甚至婚姻能不能维持下去心里都没有数,现在大家都下岗了,特别是有很成功的实例,包括一些人通过某些渠道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大家可以参照他,我们不是,原来从来没有听说过破产倒闭,只在一些老的电影里资本家的企业破产倒闭。 朱:调侃一点说您是走在前面的人,而且您刚才有句话非常有意思,说大家都下岗了,应该说现在下岗的人比那时候多一点了,所以心态平和一点了,办法也多了,但那时候你并没有马上停止工作,换了一份单位? 张:单位倒闭的时候我正在念电大,学业要维持下去,学费你要找一个接收单位承担。 朱:所以我读您的材料特别感动,当一个人工作都没有的时候怎么办?我觉得更多的人肯定会去参与工作,先要想到自己的生存问题,但您不是这样,您首先是想到的我未尽的学业要把它完成,这时候要继续完成学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张:当时我得到这个机会的时候就非常不容易,我在念书之前我们单位效益非常不好,滑坡很厉害,我们单位的领导让这个效益不太好的企业拿出钱让你学习确实很难,但当时我恳请他们让我多学一点东西将来回来扭转这个现象,也是贡献我的一份力量,当时领导很感动,也同意了,这个机会非常难得,而且去之前我抱着很大的志愿,抱着很大的抱负,我想回来一定要为企业扭转多做一些贡献。 朱:没有想到学业还没有完,企业就倒闭了。那么最终你的学业完成了吗? 张:1988年学完的。 朱:学的什么? 张:机械。 朱: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有学历的知识分子。 张:而且我还入了党。 朱:真替你高兴,这时候你的生活还是很具体很现实的,比如家里还要过日子,孩子还要有钱养,这时候怎么办? 张:我念了一年书单位倒闭,从单位倒闭到我大专毕业我们家生活非常苦,而且整个生活来源都是由我爱人—— 朱:她也下岗了,她靠什么? 张:所以我们为了生存,什么都做。 朱:比如说? 张:比如我们给一些单位打小工,做一些利润非常低的买卖。 朱:利润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 张:比如小孩儿头上的小头花,三四毛钱批的,卖五毛钱,有时候卖小孩儿服装,最初我爱人做买卖我非常不同意,甚至有时候阻拦她,我觉得我这边念书,她在街上让同学看见不好意思,但我爱人总说为了生活,你就不能讲脸面了,我们东北有句土话:没有肚子就没有脸,那年比今年的天气还冷,要过年了,生意也开始渐好,她在卖货的过程中,因为下雪路滑,胳膊骨折了,我就让她休息,她打着石膏在家休息,我在回来的路上一手托着石膏,一手拿着东西卖,我是终生难忘。 朱:有没有动摇过,说这学咱不上了? 张:那没有,而且我动摇她也不让我动摇,因为我的机会来得不容易,而且她觉得就是现在苦一些将来也会改变的。 (音板:虽然那段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十年了,但张希勇提到这段往事的时候还是禁不住留下了泪水,这不仅仅是因为艰难,更是因为这个平凡的,铁铮铮的东北汉子曾为生活,为家人所留下的每一滴汗水。) 朱:您毕业了就可以和您妻子一块儿做事情了? 张:毕业之后我们没有一起做事情,因为见多了,经验也足了。 朱:是不是买卖也做大了? 张:那时候还没有,因为我在电大入了党,我到新的企业不到意思跟领导提出做买卖,我是希望她零打碎敲的赚一点,我在单位有一个稳定的收入,而且单位还比较重视我,我在单位,她在外面散做着,89年她的哥哥给我们提供一个经营方便袋这个东西,从那以后就进入正常阶段了,因为那个时候还是比较有经济效益。 朱:最火的时候一年能做到多大? 张:那时候什么基础也没有,她通过八个月差不多赚了两万块钱,在当时是特别了不起了,原来什么也没有积累,现在总算有一个积累了。 朱:但是时间只过了三年,从86年刚刚共产党毕业,连明天太阳都不知道怎么升起来的时候,到三年以后就有了小小的积累,小小的成功。 张:但这小小的积累,小小的成功来得太不容易了,包括我们企业倒闭之前,已经很正常了,几个月不开支的情况经常有,在我结婚的第一年,在我认为人已经结婚了,就应该自己单过,自己像模像样的过个年,第一个春节我记得去看双方老人,都是我妈拿的钱。 朱:你在家里是老几? 张:我是最小的。 朱:那还有点理由,如果是老大真是不好说了。 张:那时候我姐姐到我家来看我都买一斤肉,买点菜。 朱:包点饺子,张希勇今年周岁要满43岁了,但是说起这段经历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就算是东北汉子,铁打的汉子,我想这种柔情还是流淌在他身上的,我们讲讲后面高兴的事情吧。 张:89年之后我们就在那八个月挣了两万多块钱,我们心里也有底了,有一个机会在我们沈阳的中国小食品城,有一个摊位闲下来了,我们的亲戚告诉我,让我们去试试,当时我的胆子特别小,说两万块钱的血汗钱,我们还是干点稳当的,但我们爱人是比较典型的东北女人,说一定要干大,这样太辛苦了,当时我也是半信半疑的勉强答应了,但是经营以后确实很好,不像我们以前很小范围挣的,经济效益特别可观,当时人手也不够。 朱:还找了帮手? 张:她当时让我下来,但我实在跟单位开不了这个口。 朱:您是不是也觉得有点挂不住啊? 张:不,那时候已经不是了。 朱:观念已经在转变了,但老觉得单位这份情,单位培养了你。 张:对,而且我还是党员,而且我们没有这种先例,党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真是不好意思跟领导谈这个事,毕竟那时候很年轻,不敢说能力特别强,但是腿快嘴快,领导还是比较喜欢,当时她的买卖特别忙,人手不够,也经常跟我吵,让我下来,实在人手不足,就让她哥哥帮忙,那时候确实很见效益,我们效益上得到很多,但也失去很多,那些年她非常苦,现在也落下一些毛病,天气不好腰腿有反应。 朱:但是勤劳以后的收获也是可以见到的,买了新房? 张:对。 朱:多大? 张:90多平。 朱: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也在健康的成长,说到孩子今年要考学了? 张:对,他在我们沈阳四中。 朱:非常好的学校,听说志向是要考外语学院? 张:对。 朱:孩子有这样的父母,他看到父母如此艰辛的生活,他受到了什么影响? 张:我们也交流过,他很小的时候我们说我们的生活很苦,你要如何珍惜。但他不相信,说爸爸妈妈,你们说的是不是电影里说的旧社会?但他大了以后还是比较理解和敬佩我和他妈妈。他同学的父母也有下岗的,但有的同学父母的表现和我们不太一样,他就形成一种反差,他经常回来讲谁谁的父母下岗之后没什么事,今天在这个家打麻将,明天在那个家喝小酒,这种对比和别的父母一对比还是觉得我们做得比较实在的事情,父母比较务实。 朱:从孩子的认可和对您对他妈妈的敬佩,你们也有特别幸福的感觉?否则这个苦就白受了。 (音板:下岗从来就不是绝路的代名词,而下岗不自弃,失业不失志,也已经成了下岗再就业的响亮口号,用张希勇的话来说就是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岗后的消沉,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你就会发现,原来道路很宽广。) 朱:您之后又做过什么? 张:95年我和我爱人下来,那时候生意可好了,忙得红红火火,每天中午饭都吃不过来了。 朱:数钱忙不过来? 张:哪有那么多钱数。 朱:那时候钱的面值小,数起来费劲。 张:不是那意思,就是忙,我们俩很少有功夫坐下来吃饭,就是嘴里叼着东西来回跑,一点不觉得累,心里非常充实。 朱:那时候觉得一天特别短?恨不得一天变成三天,就能多忙乎。 张:反正那时候挺高兴的,从2000年就开始有点滑坡,社会上的下岗人员也多起来,社会压力也大,整个市场就不太景气了,做生意的人也多了。 朱:您就没那么忙了?一天就能吃四顿饭了。 张:但我还是闲不住。 朱:您又去开辟新饭碗了? 张:我有特长,人的特长总有一天会用上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觉得这时候我就用上了,从小我就爱唱爱跳,我曾经是沈阳昆仑歌舞团的演员,买卖不好了,其实我从95年2000年当中我一直也没停,白天做完生意晚上还到歌厅唱歌。 朱:那叫走穴吗? 张:我们叫走场。 朱:骑自行车? 张:对。 朱:主要表演什么节目? 张:唱歌。 朱:流行歌曲还是老歌? 张:一般是老歌,一般是唱小民歌。 朱:能不能唱一段儿? 张:我说得好,他们说得比我唱得还好。 朱:那您说一段儿,比如现在有场婚礼,张希勇去了,怎么说? 张:假如您结婚了。 朱:张先生,请你帮我张罗一下。 张:都就绪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嘉宾朋友们,各位娘家戚,婆家亲,大家上午好。(掌声)今天是2003年的1月4日,今天是一个好日子,今天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我们的好朋友某某某和某某某将手挽着手走进神圣的结婚??,首先介绍我是谁,中国人办喜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呢,他们的喜事选在新年的开头,新年新气象,我想也预示着他们的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地利,地利—— 朱:要是他们的婚礼选在年底您的话怎么说? 张:那是收获的季节,或者在这年末岁首之际。 朱:要是七月份办呢? 张:火红的季节。 朱:四月份呢?总不能说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吧? 张:四月就说在这美好的春天,在这天蓝草碧,云淡风轻的时节。 朱:真专业。 张:总的来说希望你的描述使大家感觉今天很吉利,今天很祥和,今天很吉祥。 朱:我刚才为什么一定要把您的工作状态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我就是想让您把您的生活状态带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听众朋友感觉到这时候的张希勇跟刚才那个张希勇就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他就是一个张希勇。 张:反正我在工作中挺快乐的,因为人有再大的烦恼,再大的痛苦去面对痛苦是不合理的。 朱:你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 张:18岁。 朱: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肯定也想过很多,您也做了很多,对于大家最最寻常的,看到的关于平凡和快乐两个字在张希勇是怎么理解的? 张:我觉得每个人都很平凡,但不是每个人都很快乐。一个平凡的人想获得快乐就必须不停的努力,这个努力说得大了一些,就是你要不停的调整自己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适应各种时期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变化,通过你的努力能够达到一种效果,这种效果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只要比你原来的情况有所改变,我觉得那就是很大的收获,甚至有时候没有效果,但你通过这段努力能够吸取一些经验你也能获得快乐,总的来说平凡,但是你总是任它平凡下去,我想快乐会很少,虽然你很平凡,但只要不懈的努力,让你的生活不平凡,我想快乐就会向你招手。 朱:我特别想听您唱一首歌。 张:唱一个《世界需要热心肠》吧,我非常喜欢这个歌词,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衷心希望各位下岗的朋友在您今后的生活中能遇到您的同事,您的好友,来自社会的,各方面的帮助,使您顺利度过难关,走向新生活。 (张希勇唱《世界需要热心肠》) 朱:听众朋友,伴着张先生非常嘹亮、非常热情、非常快乐的歌声我们这期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要代表本期节目的责任编辑则华,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代表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咱们老百姓》栏目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