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困苦并非农民自杀的根本原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8日15:40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梁剑芳 11月19日至20日,“中国国家预防自杀计划”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费立鹏称“人际关系冲突”是农民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部经营管理司副司长刘登高指出:农药是中国主要的自杀工具。研究发现,80%以上的自杀死亡者和自杀未遂者都是农民,每年有15万人服用农药自杀死亡,50万人服用农药自杀未遂。因此,制定有 消息一经发布,相关评论鱼贯而出,责难声一片。碰巧笔者刚刚完成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自杀防治的专题研究,在前后4个月时间里对自杀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感觉有说话的必要。 导致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从自杀学的角度来说,可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又分为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活事件。自杀学专家Mann等人提出应激———素质自杀行为模型,指出单一因素不足以引起自杀,应激因素与素质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自杀行为。应激因素包括急性精神病、药物滥用、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危机等,素质因素涉及遗传、人格特征等。 作为国内自杀研究领域的专家,费立鹏先生说,“人际关系冲突”是农民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家庭矛盾导致农村妇女自杀的事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自杀者中确实有人是极端绝望,但也有很多一时冲动者。学者Farberow将自杀动机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人际动机———将自杀作为一种影响、改变、操纵他人的行为或寻求帮助的手段,以引起他人重视,或改变他人的感觉与态度,其对象常指向与自杀者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如配偶、情人、家庭成员等),持此类动机者多为女性。事实上,很多农村妇女正是以自杀作为要挟家人的工具,她们并不真正想死。农药,成为这部分人达到目的的最佳工具———可以当着家人的面服用,又不会立即死亡。因此,“除去精神疾患之外,几乎所有的自杀都源于极端绝望”的说法,也是一种主观臆测。 怎样看待80%的自杀者是农民?面对这个数字,评论家们一阵兴奋,以为找到了议论的话题。事实上,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众所周知,农民在中国总人口中占80%的比例,因此自杀死亡者80%是农民,就是一个很正常的比例。 将农民自杀仅仅归咎于贫困、制度是不妥的。贫困(即一种负性生活事件)肯定是导致自杀的原因之一,但仅此不能解释中国女性自杀率较男性高的现象。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能因此说中国女性最贫困、社会地位全世界最低吗?导致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自杀率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失贞自杀、殉情自杀、赌气自杀等。因此,有人断言“贫困才是农村自杀率高的症结之所在”及“倘若不是太穷苦,不是受欺压太甚,别说是剧毒农药在家,就是说一声死就能立即死去,农民们也不会答应”,未免过于武断。 限制和减少剧毒农药的生产与使用能不能减少自杀?答案是肯定的。农药成为一种常见的自杀工具,已经不容置疑。中国最早从事自杀危机干预研究的翟书涛教授在其专著中列举大量事例:因为家庭矛盾而服农药自杀的农村女性,很多人在服药后就后悔,催着家人送自己去卫生院。可是,由于农村卫生条件有限,缺乏抢救农药中毒的特效药,甚至连像样的洗胃机都没有,许多人因此丧命。有人以“减少剧毒农药的生产,农药的价格无疑要上涨,实际上也就是在增加农民生产资料的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负担”为由,对限制剧毒农药提出质疑。实际上,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是国家一贯政策,也是环境保护和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限制剧毒农药以降低农民自杀,与前段时间有关部门查禁“毒鼠强”以防止恶性投毒事件发生异曲同工,后者得到评论的广泛支持,前者却遭遇激烈抨击,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人们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但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和不懂的问题,应该慎言,至少应该检索一下相关问题,进行一下研究再开口。从茅于轼、王炜到费立鹏,针对他们的言论,虽然批判声一片,却几乎见不到专业人士的身影。尽管批评声中也有理性思维的光芒,但更多的是想当然的指责与谩骂。对于专家与权威,我们当然不能盲目相信与崇拜,但也不能盲目怀疑与批判,无知者无畏。中国的自杀问题,长期以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禁区。自杀率的高低被错误地认为能够反映社会制度的好坏,许多政治教科书到现在还写着:资本主义的社会病之一是自杀人数不断增加。结果,自杀数字被当成是国家机密,在一个历史时期里,自杀更被看成是自绝于党和人民的可耻行为,没有人尝试这方面的研究,这使得我国的自杀研究严重落后于先进国家,危机干预机构和手段严重缺乏,整个社会对自杀现象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现在,自杀问题终于引起国家的重视,自杀干预被提上议事日程,是无数研究者奔走呼号的结果,也是民众的福音。在这个时候,不负责任地乱发评论,除了混淆视听,动摇决心外,没有任何好处。 时评,应该成为针砭时弊和传播科学的重要阵地,而不是乱发牢骚的口水池。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