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世界史的启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1日09:49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编辑部 据新华社11月25日报道,胡锦涛于24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国内世界史专家齐世荣、钱乘旦先生讲解了这个题目,并就此谈了他们的体会。 中国是历史意识最为深厚的国家,以至中国文化被概括为"史官文化"。但是以往人们重视历史,带有浓厚的中国史自我设限,"冷眼向洋看世界";或者,仅将时空囿于一个静止而不变的范畴。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则大为不同,聘请的是世界史专家,讲解的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历史,如此历史视野,耳目一新,可圈可点,令人振奋。 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是1492年哥伦布探索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人类第一次突破地理局限,走向全球化的历史。这一包含中国在内的500年世界近代史告诉了我们什么? 国际格局:1492以来的500年,是政教合一的诸多神权帝国分崩离析的500年,近代各主要民族相继独立,此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浩劫,直至联合国成立,人类终于有望走出国内有"主权"、国际无政府的危险悖论,"战争与革命"逐渐消歇,"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国际新格局的奠基底线。 文化形态:1492以来的500年,是人类还俗、社会祛魅的500年,神学束缚解体,意识形态退潮,世俗追求由禁锢到开放,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最近50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短短半个世纪改变的人类文化面貌及物质生活水准,超过此前"轴心时代"2000年。 经济机制:1492之后,是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由弱到强、屡扑屡起的500年,历史证明,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配置经济资源最不坏的经济机制。 政治体制:1492之后,人类政治生活中出现两种相互冲突也相互补充的传统,双峰对峙,二水并流:其一以1793、1917年法、俄内战为标志的长期动荡;其二以1688、1787年英国光荣革命、美国费城制宪为标志的宪政法治。中华民族置身于这两种传统的冲击,经历过艰难摸索,付出过巨大代价。 上述4个方面,经济机制是基础,政治体制是关键,而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则决定一个民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命运。 哥伦布为意大利人,探索新航路计划不售于葡萄牙,结果,意大利和葡萄牙都失去500年近代历史的开篇机遇,是第三国西班牙抓住了这一机遇,实现了称霸海上百年的梦想;荷兰为低洼之地,却因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为之一变,继西班牙之后,成为17世纪"海上的马车夫";英国乃全球资本主义制度之母,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从日不落帝国的巅峰跌落下来,无可奈何花落去;日本曾以打败相邻两个强邻帝国而顾盼自雄,二战后又奇迹般地从废墟中崛起,却因为80年代忽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革命,棋输一着,长期衰退。 中华民族有辉煌的古代文明记载。进入近代以来,却也有多次丧失机遇的沉痛纪录: 1793年玛噶尔尼访华,因礼仪之争而被满清拒绝,中国失去加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最早机会;1898年戊戌变法,统治者专制与改革者操切,双方"合作",自此葬送或许能避免此后百年动荡的最好时机;1931年日本侵华,打断了在中国沿海已经开始的建设过程;20世纪第一次现代化启动,成十年一梦,湮灭于八年抗战的血与火之中;60年代,中国陷于文革内乱,而亚洲四小龙恰在此时腾飞。 幸运的是,这个民族抓住了20世纪最后25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阶级斗争为纲,全民族注意力转向经济中心;1993年确立市场经济,2001年加入WTO,同年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公约,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终于明文提出:建设中国的"政治文明"。这是艰难的25年,也是可歌可泣的25年。一代人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如此艰巨的制度性转折,终于证明老大中华并不是历史的弃儿,她能够走出并正在走出500年来的歧途徘徊,如江入大海,逐渐融入1492年以来的世界主流文明! 天若有情天亦老。21世纪的第一个20年,是国际格局可能有利于中国的20年。时不我待,机不再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最近这20年,实现中华崛起的历史宏愿。中华民族孜孜追求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将以其特有的历史轨迹载入世界史,载入人类相通并终将大同的历史画卷。 声明:《瞭望东方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