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达到警戒线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19:39 中国《新闻周刊》 |
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的报告》称:目前中国的失业率已达到7%的 警戒线 本刊记者/郑小红 中国加入WTO,近期将造成城镇失业人员增加300到400万人,失业率就此攀升2个百分 点。由中国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的报告》称,专家首次利用德尔菲法对城镇失业率的两轮调查显示,目 前中国的失业率已达到7%的警戒线,这使人们对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形势更加关注。38岁,但已对劳动与就业问题有14年研究经验的莫荣,是这本被称为“中国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的《中国就业 形势的报告》的作者之一。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后又就读于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并获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莫荣更多地是用数字来表现中国就业问题的“严峻”。 就业形势严峻 新闻周刊:7%这一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莫荣:这是根据专家对50名从事就业和劳动统计研究的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的调查所得出的数字,人数应该超过12 00万。而目前我国的正式登记失业率为3.8%,失业人数为681万。 新闻周刊:应该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 莫荣:总的来说,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增加,而需求进一步下降。 新闻周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莫荣:算算大数。第一块,由于16年前恰好是中国的一个出生高峰期,因此“十五”期间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人口 ,比“九五”期间平均年增290万,共计约1500万人,供给量大,但他们并不一定进入劳动力市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 展,一部分可能会接受继续教育等;第二块,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全国约有500万人;第三块,登记失业人员,去年底为6 81万人。而中国加入WTO,也对中国就业产生影响,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一些没有竞争力的行业调整之后,下岗、失 业的就随之增加。 新闻周刊:具体哪些行业要进行调整? 莫荣:像机械、钢铁等传统行业调整力度会大些。即便是优势行业也面临调整,像电信行业等。其实,这是一种大环 境下的调整,而调整的最大问题是造成结构性失业。企业不在了,或者是转产了,失业者的技能也就没用了,而再转到别的行 业也比较困难,因为市场已经饱和了。 莫荣:去年劳动保障部通过在62个城市进行的职业供求调查,发现100个求职者中有75个就业岗位。麻烦的是 ,其中25人没有岗位,但由于信息不对称,75个岗位不一定都能找到合适的求职者,所以可能有一半的人找不到岗位。 入世之初就业矛盾尖锐化 新闻周刊:“中国加入WTO增加了国际市场影响的变量,将打破产业和行业原有的就业格局,同时也增加了失业的 风险”。这种说法如何理解? 莫荣:从长期(10年)看,入世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就业弹性,如果2002-2010年间国民经 济增长速度保持6%的水平,理论上能增加213万个就业机会,配以相关措施,每年增加的就业机会将达200-300万 个。但短期内,入世对中国传统行业的冲击,不仅不会使就业机会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导致矛盾尖锐化。 新闻周刊:矛盾激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莫荣:短期是指在3-4年。在这期间,其一,中国的相关行业、企业,尤其是受负面影响的企业不得不加大调整以 及重组力度,不可避免地进行经济性裁员甚至破产;其二,中西部地区和一些老工业基地的农业及传统工业受到冲击,增加就 业的潜力小,这两方面将使城镇失业人员额外增加300万-400万人,登记失业率大约攀升2个百分点。而2003年进 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都要走出中心,成为失业人员(预计又有400万人左右),将使失业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加 上入世影响提高的失业率,失业率可能比目前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7%以上。这是一个预测数。如果采取措施得当,可能情 况会好转。 新闻周刊:照此算来,加上目前的681万登记失业人口,到2003年,中国的城镇失业人员将会达到1400多 万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莫荣:相当于欧洲一个小国家的全部人数。 新闻周刊:中国的失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是否显得很突出? 莫荣:在世界上算高的,但不算最高的。失业问题是全球的通病,欧洲的失业率约10%,美国为5%-6%,而有 些国家更高达20%。 低技能者的困境 新闻周刊:在中国,哪些人更容易失业,而哪些人就业相对容易些? 莫荣:技能比较低、而且技能单一的这部分人,尤其是从事传统行业的,比较容易失业,而且失业以后难以有机会再 就业;但拥有较高技能者,即使是在传统行业中失业了,也会有机会再就业。 新闻周刊: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求职无门,另一方面也有单位在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这是什么原因? 莫荣:这还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但在我国还不算很严重,因为劳动力总的供给还是比较丰富。大学生并不是 100%地就业,调查发现,大约30%的应届大学生可能找不到工作,这与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没有很好衔接有关。 政府应起“托底”作用 新闻周刊:相对于劳动力供给,就业市场吸收就业的表现会如何? 莫荣:90年代的就业弹性为0.1%。就业弹性是指经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就业的百分点。按绝对数来算 ,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增加0.1%的就业机会,约80万人。现在的经济增速为7%,也会从中产生约560万的就业机 会,对劳动就业帮助很大。 新闻周刊:对政府而言,针对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应采取哪些措施? 莫荣:政府关键要起到促进就业和“托底”的作用。首先要鼓励劳动者自主就业;第二是市场调节就业;第三是通过 产业政策、就业培训,来促进劳动者就业;第四,对确实没有竞争能力的,政府应该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岗位。劳动部在199 8年开始实施3年千万再就业工程,已经使超过1000万的下岗人员重新就业,目前第二个3年千万再就业工程正在进行当 中。 新闻周刊: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作为就业问题的专家,你对劳动者有哪些忠告? 莫荣:首先应以平常心对待这种就业竞争,尤其是加入WTO,我们的竞争不仅是国内竞争,还是国际竞争,所以, 下岗、失业、再就业,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第二要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不掉队,将就业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