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成就之文化篇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9:32 城市快报 |
“天津有只‘白天鹅’” 即将开放的天津博物馆位于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那座巨大圆弧形建筑物令游人流连忘返。这是一座具有美感的薄壳形建筑,颇似一只展翅的天鹅。 “十一”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天津文物处处长赵文刚,他告诉记者:“我们兴建 天津博物馆,希望通过这座博物馆充分体现天津特有的文化品位,为天津现代文化广场增添了新的内容,并由此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目光。”二馆合一出“天鹅” 据赵文刚介绍,天津博物馆是天津历史博物馆和天津艺术博物馆合二为一的产物。建成后的天津博物馆将成为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教育、休闲与旅游场所。 “建成后的天津博物馆合并和集中了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的藏品,这只白天鹅腹藏15万件精品。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潜心研究如何给市民更高的知识品位,更美的精神享受;更深层次的挖掘藏品的价值,更全面地保护好文物管理以及更高要求的做到文物展示。”赵文刚一边翻看着手中的资料一边为记者讲述。 “新建成的天津博物馆将给市民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外观上乳白色的天鹅从很远就吸引人们的眼球。博物馆内部,文物的保护也是做了很周密的布置。做到适合保护文物的环境,以往会用旧房进行改造,保护技术不完善,环境简陋,造成很多古文物损坏。现在我们采用恒室恒温技术,对不同类的文物采用不同的温度保存。对铜器、铁器采用密封处理防止生锈,温度不能过高。对于纸制品还要做到防虫防潮。对于纺织品更要做到防霉防硬化……”提起即将开放的天津博物馆,赵文刚如数家珍。 视觉感受最自然 “说到文物的深层挖掘研究,这是若干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晶。这种研究不仅仅是文物本身的研究,这是将一件文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探索它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体现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地域的风格。也许人们认为有价值就是价值连城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像周恩来总理反复修补的衬衫,这件衬衣的价格并不高,但体现的总理简朴作风和人们对总理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远远高于这件衬衣的价格。所以一件藏品往往凝聚着丰富的科学价值、很深的艺术价值和悠久的历史价值,这也是我们每位工作者的追求。天津博物馆建成之后,每类文物都有一个展厅,它将以最自然的视觉感受展现在大家面前。” 赵文刚告诉记者:“从1404年12月23日天津设卫到现在6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展示给观众:前445年一个阶段,近代百年看天津一个阶段,另外建国55周年一个阶段。最能体现天津特点的要算近代百年看天津。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很多名人故居,如袁世凯故居、李叔同故居等;近代史上天津是北方中国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四通八达,十分便利;严复的《天演论》在天津最早传播西方文化思想。这些都形成天津独有的文化特点。” 多家展馆共高雅 “说到博物馆的成就,解放后这些年的变化真是不小。建成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馆,改为天津市立博物馆,1950年又改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接管了广智馆,改为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还接管了天津市立艺术馆和北疆博物馆。当时,除北疆博物馆尚存20余万件标本外,其他各馆的藏品合计仅有数千件。”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博物馆事业迅速恢复发展,截至1986年,参观人数达到了37000人次。而近年来,天津博物馆事业发展迅猛,观众已经跃升到97000人次,这些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现在除原有的各馆得到充实提高外,又新建了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觉悟社旧址陈列馆、天津戏曲博物馆、天津民俗博物馆、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和天津蓟县黄崖关长城博物馆。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周邓纪念馆、自然博物馆、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梁启超饮冰室纪念馆、天津博物馆、西青博物馆、杨柳青年画博物馆、义和团纪念馆等多家展馆。这些纪念馆、博物馆满足着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我发现了王羲之真迹”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40年前曾经抢救出了王羲之的真迹———干呕帖,这件稀见的珍品现在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就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光启。 “王羲之两张帖子很著名,一张是寒切帖,一张是干呕帖。寒切帖的内容很简单。”刘光启从一张原天津历史博物馆纪念册中拿出了一张照片,从照片上能够看出这样几行字:“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这张帖子当年差点在废品收购站的熔炉里化为纸浆。”提起40年前的那段往事,刘光启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在纸张放入熔炉化为纸浆前,根据当时有关规定,文保部门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40年前的一天,刘光启跟另外几位同志一同前往天津市河西区太湖路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当时在熔炉前有一捆纸引起他的注意,那卷纸又黄又脆,好奇心让他将这捆纸轻轻打开,从落款断定出这就是王羲之的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纸本,纵25.6厘米,横21.5厘米。此帖在明代流入民间,曾为王时敏等递藏。据刘光启介绍,“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挚友。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王羲之此信应写于此年,次年,即升平五年逝世。因此,此书应是其晚年所书。评者都认为,晚年王羲之的书法才达到极致,于此帖可以领略其末年书法妙处。 刘光启指着照片对记者说:“此帖平和简淡,写时好像毫不费力。许多字,如‘得’、‘保’、‘谢’等字,好像简得不能再简,笔画也没有那么多转折、顿挫。但简化不是简单,而是高度概括,做到了有点画处甚至无点画处都意韵十足。如此帖残破较重,许多字(如‘月’、‘羲’、‘劳’字等)虽然残破,但气势仍然十分丰满。就整体来说,笔画比较妍润,但有些笔画,如第一个‘之’字,‘寒切’等字,润中含朴,非常耐人寻味。唐人孙过庭曾说:‘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所以能够‘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是建立在其高度成熟的技术基础上的。所谓‘无间心手,忘怀楷则’正是指的这种水到渠成的情况。这就是我所了解和发现的寒切帖。”王羲之的真迹在熔炉前被刘光启等人抢救了出来。 全国目前馆藏的王羲之真迹并不多,天津却藏有两件王羲之墨宝———“干呕帖”和“寒切帖”。“说到干呕帖,我是在搞文物整理的时候发现的它,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一堆纸山中,我抽出一卷黑色偏黄的纸卷,打开一看原来是稀罕的干呕帖。据说它在伪满洲国时期流落民间,故宫曾派人多次查找均未找到此帖,有人说,曾在琉璃厂附近见过这帖,没想到那时我会在一堆纸张中发现它。现在它被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是罕见的珍品。经调查得知,此帖流落民间后,被一男子买走(当事人的后代不希望透露姓名),文革时期,王羲之手卷被没收,当年曾经将干呕帖进行展览。文革后,我找到当时收藏这手卷的后人,他在天津四面钟贸易公司当职员,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父亲曾经买的这幅手卷。于是劝说他捐给国家,就这样用1万元作为奖金将该手卷送到天津历史博物馆,成为珍品中的珍品。” 文化天津 历史名城 从1404年设卫建城以来,凭借着河海联运的优势地位,天津迅速崛起为商业重镇,在经济逐步走向繁华的同时,天津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明清的天津城,天津画家成为光绪的御用代笔者,天津书法界有华孟严赵四大书家,天津的昆曲、评书、相声、时调、评剧令世人关注,北方著名的曲艺之乡在近代就已形成。近代的中西文化合璧更是让天津城的文化具有主流文化与市民文化并举的特点。其实,从天津文化发展的脉络上看,天津文化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的吸纳与包容的特点,所以,天津也成为全国少有的几个展示近代文明的橱窗和传播近代文明的基地;所以,天津人对舶来的交谊舞等西方近代文明接纳很快。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档案事业成绩斐然。目前,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科技馆19个,博物馆16个,公共图书馆31个。而天津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的相继建成,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从1949年成立第一份地方党报《天津日报》,到现在津报集团的成立两周年,旗下的十报两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全市现有广播节目7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近200万户。近年来,天津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老年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艺术节、滨海艺术节等大型文化频频出手,而“海河之春”等大型文化活动更是充分地展现了天津文化艺术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面貌。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民间文化活动备受关注,从天津的普通工人中产生了一批歌唱家、作家、曲艺家等文艺工作领域的专家。建国后先后建立的第一工人文化宫、第二工人文化宫、第三工人文化宫等场馆设施让群体活动得以充分施展。社区内居民自发的“消夏纳凉晚会”、“飞雪迎春文化演出”等活动,让民间文化活动有了固定的展示阵地。 天津的民间文化得以发扬,在曲艺方面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戏曲领域包括话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昆曲,另外包括越剧、北方越剧、豫剧、曲艺剧其他剧种在天津也有发展的空间。这些不同曲艺种类让市民们能够尽情领略天津文化的风采。近年来,天津更是推出了京剧《华子良》、芭蕾舞剧《精卫》、话剧《为你喝彩》等一批艺术精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天津文化的深厚内涵。而连续多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也让全国认识到天津近年来文化建设上的辉煌成就。一批天津民间文化的传统项目如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等都较过去有了长足进展。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更是把全世界受到妈祖文化熏陶的华人目光聚集在了天津。 作为中国较早的历史文化名城,借海河大开发的东风,正在打造的海河文化带更是向世人展示天津文化的历史底蕴。“古文化街”重建,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来客前来参观,领略天津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一批名人故居的修复或重建,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