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Hop又给咱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娱乐的可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7:45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杨波/文 除了内地惟一一本体制内发行的摇滚乐杂志《通俗歌曲》主编之外,不到30岁的李宏杰还做了许多事,编著了两本 西方音乐字典《摇滚圣经》与《爵士圣经》,并策划制作了内地第一张Hip-Hop合辑《龙门阵》。他对Hip-Hop 的痴迷圈内闻名,于是围绕“Hip-Hop在中国”这个话题,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外滩画报》(以下简称《外滩》):是否可以为“有中国特色的Hip-Hop”下个定义? 李宏杰(以下简称李):我觉得现在中国还远没有形成Hip-Hop文化,所以难以谈什么“中国特色”。真正了 解并热爱Hip-Hop的人并不多,他们喜欢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比如衣服、饰物、街舞等。 《外滩》:也是,作为地道的西方音乐,与摇滚乐甚至R&B相比,说唱乐在风格、发音方法、文化根源与审美习惯 上离中国人更为遥远。你为何如此努力地在为Hip-Hop在中国的传播而努力呢? 李:风格上Hip-Hop很简单,跟布鲁斯一样是亲融性很强的音乐,利于加入一些本土化的元素,而它的简单和 易操作使其更具平民性。另外,相较摇滚乐而言,Hip-Hop在中国一开始出现时并未呈出干涉政治的面目,这使它在推 广过程中不会遭遇一些无法回避的壁垒。 《外滩》:但Hip-Hop至少在国外一直都充斥咄咄逼人的政治干涉。 李:所以我觉得Hip-Hop文化在中国只能被部分地传播,或者说以不完整的概念来推广。我不想看到一种有生 命力的文化最后又像摇滚乐一样,走好多弯路,最后导致现在这种半死不活的状况。 《外滩》: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你的意思:中国的Hip-Hop一开始就是对主流价值和唱片工业表示屈服。 李:也不是屈服吧,更多是手段。 《外滩》:在中国做与听Hip-Hop乐的人有什么相近的地方? 李:应该是喜欢街舞的青少年,多在15-25岁之间,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大城市以及一些二级城市,出身应 该是比较富裕的家庭。 《外滩》:你觉得中国的Hip-Hop与美国人做的相比,有什么区别? 李:业余与专业、肤浅与深刻,以及对真实生活的反映程度与反映角度的不同。比如反映黑帮生活与性别歧视一直是 美国说唱的主流内容之一,在中国怎么可能?在中国,不仅说唱手,也包括一切当众表达者,都不可能把生活与脑子里的一切 真实都说出来,无论善恶黑白,这可能正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吧。 《外滩》:谈谈那张《龙门阵》吧——恕我直言,《龙门阵》里多数乐队表达的态度似已离开Hip-Hop文化的 根本,而全是享乐主义和痞性的一面,而Hip-Hop的根本则是暴力、政治与性层面上的底层反叛。 李:我不完全认同你的观点。享乐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些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关心的不是正义责任感什么的 ,而是快乐、舒服和令自己满意,他们将这些诚实表述出来,并不违背Hip-Hop的根本。 《外滩》:我觉得,Hip-Hop势力在中国的出现,更多是缘于强力的西方文化舶来过程里中国人一种盲目而被 动的时尚趋附,就像前些年在日韩掀起的Hip-Hop热浪一样。 李:这个我同意,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娱乐的可能。 《外滩》:但只要是文化都须有根的,它不是无本之木,也就是说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并非仅仅风格可概括之,风格 是结果,却不是起因。 李:对,所以说无论将来Hip-Hop在中国是否成为主流,它都是经过了加工。 《外滩》:我觉得风格的舶来是很可怕的,因为它没有根系,人们追崇的方式就像椰子随海流浪一样,是很窘迫、受 控并且妥协的状态。 李:无论怎样,我希望中国也能像日本那样出现国际化的Hip-Hop音乐家。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