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防艾“同志”的平常周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3:31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贺莉丹/报道 20岁的Rager身穿一套白色Adidas运动服,步履轻快地穿行在人群中。这是11月19日晚上9时,一 个难得的周末晚上,但对Rager和同伴小郑来说,他们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另类周末生活,即将开始了。
他们是香港智行基金会的志愿者。基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同性恋这个艾滋病高危人群中进行行为干预。于是每 个周末,Rager和小郑都会出现在不同的同志酒吧或公园、广场,给同志人群发放安全套,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这样 的工作,他们称之为“外展”(outreach)。当然,他们也是同志。 2003年11月之前,艾滋病对Rager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词。但智行基金会一个为期两天的防艾培训,让 他看到了艾滋病的可怕和危险。国家卫生部艾滋病咨询专家委员会政策组成员、青岛大学教授张北川说,中国29个省(市、 自治区)发现有男性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感染率为5.5%——相当高的概率。 Rager从此成为“同志人群的同伴教育”身体力行者。这是智行基金会早在1998年便开始推行的一个艾滋病 干预项目。 这一回,他们要去的是某区一家“同志”酒吧。沿着僻静的上海小路,转了三个弯后,他们仅用15分钟便到了目的 地。这个曲径通幽的地方,他们去过不下十次。 Rager和小郑找了一个靠里的位置坐下,马上有侍者跑了过来。“这个酒吧主要以Gay(男同性恋者)为主, 有少数的Lesbian(女同性恋者)。”Rager打量了一下四周,悄声说道。 5分钟后,Rager和小郑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们掏出了包里的“双碟”安全套。深蓝色的外包装上,“智行” 两个大字异常醒目,右下角则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红丝带标志。同时拿出来的还有组合套装中的其他产 品:一堆防艾宣传册和印有同志法律援助热线的名片。Rager得意地说,宣传册和名片都是他亲手设计,主要介绍安全性 行为的方式、艾滋病常识和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 Rager很快就选定了第一个目标——邻桌一个正专注地发手机短信的青年男子。 “我们是智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请问你平时有没有使用安全套的习惯?”Rager走上前,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 便不失时机地递上了“双碟”安全套和小册子。这个长相清秀的男子犹豫着接了过去。 “有没有听说过艾滋病?使用安全套能够预防艾滋病。北京做了个调查,同志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是3%,所以我们 都要注意。”Rager做起了说服工作。 首战告捷。 Rager松了口气,随即朝墙边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外国人走过去,并递上了安全套。那人礼貌地摇了摇头。Rager 询问是否每次都用安全套,他点点头,开始把目光转向别处。 “老外基本上都有用这个的习惯,所以这个可以节省了。”Rager挥挥手中的安全套说,“做外展不能追求数量 ,主要是培养他们用的意识,如果给了安全套不用,等于白送。” Rager知道,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安全套”培训,不过一些中年同性恋者就比较固执,并不那么容易接受,而 且90%的人不会在意安全套的有效期。 轻松的状态下往往会有些意外的收获。有两个工作对象跟Rager和小郑说,他们愿意加入智行,做志愿者。 晚上12时30分,Rager和小郑发完了33个安全套。“我发了15个。”Rager扳着手指说。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