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或身边的人感染AIDS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3:31 外滩画报 | ||||||||
同济大学艾滋病同伴教育的一堂课 外滩记者刘牧洋/报道 复检结果出来了。在“病人圈”8双忐忑不安眼睛的注视下,“医生”曾盈把“化验单”发给了同济大学生物信息专 业这些大一新生。
未知的恐惧让杨洋害怕地闭上了眼,却又忍不住悄悄睁开一条缝。纸上是一个大大的“-”号。 杨洋长呼了一口气,绷紧的身体忽然松弛了。“我的是‘-’号,没事了!”她扬着纸条向身后“健康区”的伙伴们 欢呼,满脸按捺不住的喜悦。 一旁,18岁的王湘彬呆望着纸上那“+”号,泫然欲泣。“+”号代表HIV显示为阳性,这意味着,她已被确诊 为艾滋病患者。 在这个HIV初筛结果都为阳性的8人“病人圈”里,3人的复检结果为阴性。他们飞快地退出“病人圈”,坐回了 “健康区”。 王湘彬和其他4个仍留在圈内的伙伴低垂着头,没有人主动说话。曾盈走了过来,轻声问看到结果后怎么想,王湘彬 沉默良久,吐出一句:“有点想去死。” 旁边的伙伴握住了她的手,“健康区”的学生们也围上来安慰她。在“医生”开导下,王湘彬开始振作起来。 焦虑、激动、哀伤、关切和希望。所有学生几乎都忘了这只不过是虚拟场景——同济大学艾滋病同伴教育课堂上的一 个“野火游戏”:假设有人感染了艾滋病,会怎么做? 这样的同伴教育培训,同济大学已开展了15期,近300名大学生在游戏中“亲历”了艾滋病。包括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在内的16所上海高校及多所中学,均开设了同伴教育课程。 1994年,云南省红十字会与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合作,开展艾滋病预防青年同伴教育项目,这是同伴教育第一次进 入中国。至今,这种模式已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接受培训的大学生志愿者达到11万人,间接受益者不计其 数。 专家表示,同伴教育利用的是朋辈间的影响力,由于教育双方都是青少年,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便于交流。 曾盈便是上海艾滋病同伴教育主力军中的一员。今年4月14日才加入的她有一个新称呼——青年主持人。在荷兰红 十字会为期8天的培训中,她们学习如何以小课堂、游戏、主持人引导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教育。 “去之前我们都有些不以为然,高校是一个相对纯洁的地方,不如把精力多放在高危人群那边。”这几乎是曾盈和多 数大学生的共同想法。 但曾盈随即明白了这样做的意义:“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成熟、爱冒险、性活跃的年龄,轻易 尝试高危行为使他们更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有关统计显示,全球每天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6万人,其中一半是年轻人 。年轻化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染的新趋势。 每次同伴教育课开始前和结束后,青年主持人都会发给学生一张测试表,上面是有关艾滋病的一些基础知识。曾盈说 ,认为蚊子的叮咬、和艾滋病患者共餐会感染艾滋病,是之前学生们最容易犯的错;而在接受了同伴教育后,测试表的出错率 几乎为零。 但对曾盈们来说,同伴教育不只是宣传艾滋病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性责任意识。 和王湘彬一样在“野火游戏”中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19岁男孩卓,在游戏中体会到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 当主持人问他得病后会不会告诉家人时,他选择了坦白:“如果有了家庭,我要为家庭负责,为我所爱的人负责。” 在今后的生活中,“绝对不会让自己发生高危行为。”这是杨洋斩钉截铁的回答。 而所有人都表示,当有意外发生时,会主动去做HIV检测。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